(二)日出、日落时的拍摄
  日出、日落,是指太阳直接表现在画面中,刚刚升起或即将西下的太阳就是主要的拍摄对象。这时,景物的亮度特点是太阳本身以及太阳周围的天空很亮,地面景物以及距离太阳较远的天空较暗,自然景物的明暗分布很不均匀,画面上的明暗反差大,暗部层次少,景物细部分辨不清,明亮部分有较清晰的影调层次,这是日出、日落时显著的光线特点之一。除景物明暗之间有较大差别之外,在明亮部分的内部,如天空与初升的太阳或天空与刚好将西沉的太阳之间也有强烈的反差。因此,拍摄日出、日落时,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拍摄时机。日出时,太阳由地平线升起,渐渐由红变白,随着高度的增加,太阳的亮度也越来越高。拍摄时间太晚,太阳亮度过高,镜头会受到太阳的直接照射,而在画面中产生光晕。所以,拍日出、日落,一般在太阳不刺眼时进行拍摄,这一时间最为理想,能有利地表现出早晨和傍晚的时间特征。
  日出、日落时的另一特点是色调暖。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在地面上,光波通过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滤掉了较多的蓝紫光,透过较多的橙红或金黄色光,所以日出、日落时的景物在阳光照射下呈暖色调。
  一般情况下,当所摄画面中有光源(太阳)存在时,如果人眼看太阳不刺眼,这时为理想的拍摄时机,可以直接以太阳的表面亮度确定曝光。当太阳的 亮度与周围天空的亮度差别不大,可以依据这一范围内的平均亮度作为确定曝光的依据。当太阳的亮度偏高时,这时拍摄要慎重,如果要拍摄,则只能以太阳周围天空的亮度作为确定曝光组合的依据,只有这样才既可以恰当地表现天空影调,又能显现出太阳的明亮特点。
 
  画面没有太阳时,以景物
 
中较为明亮的部分确定画面曝光。
 
  画面中有太阳不刺眼睛
 
时,以太阳的亮度值确定画面曝光。
 
  画面没有太阳时,以景
 
物中较为明亮的部分确定画面曝光。
  根据日出、日落时的光线特点,为了拍好这一光线照射下的景物,摄影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日出、日落时光线变化很大,几乎是每分钟光线都有变化,所以拍摄时要根据光线变化的情况,不断测量光值,借以取得正确的曝光。测光时,一般不宜采用照度值确定曝光,只能有选择地计量拍摄范围内的景物亮度。当太阳正位于地平线上的时候,太阳的亮度与周围天空的亮度比较接近,就可以依据太阳的亮度直接确定曝光。
  2.拍摄日出、日落时不能采用自动光圈,而应用手动光圈控制曝光,这是因为日出、日落时太阳的亮度较高,而太阳周围的天空或地面平均亮度偏低,这时由于景物亮度分布不均匀,如果采用自动光圈,按平均亮度确定曝光,因此会造成该画面中占局部亮度的太阳曝光过度,而失去应有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