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课程 » 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2009年度申报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

课程特色

1.教学理念科学,课程定位准确,坚守课程本质,注重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整体设计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坚守加强人文底蕴的教育原则,又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中,体现服务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的课程特色,落实各个教学环节。
       课程定位准确,既考虑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特点,又充分注意成人业余远程学习的现实,充分体现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的特色,在教学中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增强传媒专业需求的实用性,增强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充分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的需要。

2.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法多样,老师积极引导,触发学习热情:

课程内容首先有传统学科优势的依托,主讲教师根据多年远程教学实践编写的约30多万字的纸质教材《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特别注重文学史脉络的系统性和简明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的统一,很好地体现了传统媒介教材的优势。
       课件设计内容丰富,比如在拓展资源中提供立体、多彩的课程资源,包括丰富的题库:各种题型练习(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作品欣赏:阅读书目、必读作品、朗诵作品、改编作品;影视集锦:影视改编简介、话剧作品、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学术拓展:参考书目(配书籍封面图)、优秀评论、学术期刊(配封面图)、相关网站;知行结合:现代文学史上的今天、作家小传(配视频图像)、人文景点、游学四方(配网站链接)等,多样、鲜活的教学手法加上老师及时、热情的网上互动教学,极大地触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注重课件人性化创意,突出立体化、多媒体特点,既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又让学生开阔学习视野:

课件制作体现丰富性和便利性的结合,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体验型教育转型。如在课件中设计了“知行结合”的栏目,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念下,在网上既可以读书,又可以游学四方,拓展学习视野。
       注重内容讲解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鉴赏方面,突出真、善、美的启迪,在寓情于景的教学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比如在“思考与讨论”(课后练习中)和“现代文学史上的今天”等栏目的设计中,体现人文知识既有深厚的情感魅力,又能启迪学生深刻的理性思考的特质。

4.注重教学流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新颖性,注重评价体系和标准的严谨性和实用性:

本课程把静态和动态学习资源整合起来,注重学习流程的科学性设计,强化学习细节的落实。比如课程学习一栏的设计就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分为5个步骤,逐层深入地进入学习环节:(1)学习指导:本章目标、内容要点、重点难点、学习步骤。(2)课前预习:预习建议、请同学思考。(3)课程讲解:课程文字讲稿(配图片)、讲解录像、大事年表。(4)课后复习:知识点小结、作品分析例释、难点解析。(5)课后练习:即时自测(小题)、本章练习(中等题)、思考与讨论(大题)。
       合理地设计课程评价形式和标准,既注重过程学习,又加强结果评定的科学性,提高了考试成绩的含金量。为了真正鉴别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期末闭卷考试中,灵活发挥的题目比例加大(见模拟试题),这样既避免学生到网上下载资料后在考试时抄袭,又避免闭卷考试学生死记硬背,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