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超焦距
  摄影中的超焦距,是景深的一种特殊情况。在镜头的焦距和光圈系数确定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最大景深时的物距,称为在该焦距和该光圈系数下的超焦距。超焦距一般用H表示。物距为超焦距的物平面称为超焦距物平面。
  摄影界又将超焦距近似定义为:当镜头的焦距和光圈系数确定之后,将镜头对无限远处调焦,可使无限远处的景物在胶片平面上结成最清晰的影像,同时使景深近界处的景物在胶片平面上结成基本清晰的影像,而比景深近界再近的物体的影像就模糊不清。此时,由景深近界至镜头物方主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此镜头在该焦距和该光圈系数下的超焦距H。如图所示:
 
 
  超焦距的大小,受可容许弥散圆直径、光圈系数和镜头焦距(f)的影响,具体关系是:超焦距H与可容许弥散圆直径成反比;与光圈系数成反比;与镜头焦距的平方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f为焦距,C为可容许弥散圆直径,F为光圈系数,H为超焦距。
  总之,一个摄影镜头的超焦距值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超焦距的大小将根据该照相机或摄影机的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的大小,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系数的大小的改变,而呈现为一系列不同的数值;当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确定后,镜头的焦距越短,光圈系数越大,则该镜头的超焦距越近,反之,则超焦距越远。
  摄影中利用镜头上的景深标尺和调焦距离标尺,可迅速查出实用超焦距:把摄影镜头调焦至无限远,这时景深标尺中与所使用光圈系数值相同的那一刻线所指示的景深近界的调焦距离值,即为该镜头在该焦距、该光圈系数下的实用超焦距。
   
设置超焦距的方法
  超焦距的主要特性是:当摄影镜头的焦距和光圈系数选定后,对超焦距物平面调焦可获得最大的景深。当对准超焦距处的物平面调焦时,景深近界的物距将刚好为二分之一超焦距值。也就是当摄影镜头对超焦距处调焦时,由二分之一超焦距处至无限远之间的景物,都会在胶片平面上结成相对清晰的影像。
  摄影人员在摄影中适当运用超焦距,有很多优势。如,拍摄时对超焦距物平面调焦,可以获得相当大的景深。如果是缩小光圈或减小焦距的同时对超焦距物平面调焦,可以获得非常大的景深,因而在风光摄影中常常利用超焦距,以便加大画面的景深。
  超焦距还常用于抓拍、抢拍等一些紧急情况下摄影。有些场合需要迅速拍摄下来,当来不及调焦时,可以预先将镜头的光圈收小,拍摄时对超焦距物平面调焦,这样就可以不失时机的把景物在画面中清晰的表达出来。
  应用超焦距需要注意的是:被摄主体如果不在超焦距物平面处,则在所摄画面中该被摄主体的影像就不是最清晰的,它只具有在可容许弥散圆直径范围内的相对清晰度而已,而且该被摄主体离超焦距物平面越远,其相对清晰度就越低。因此,超焦距的使用,只适于要求能清晰成像的被摄体有一部分在无限远,有一部分在有限远处。另外,应用超焦距时应使景深近界适当留有余地,以保证被摄景物有足够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