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雪景的拍摄
雪景有两种,一种是阴天或正在降雪时的雪景,另一种是晴天之后的雪景。两种雪景具有共同的特点是,自身反光率很高,起伏变化不大,其不同点就在于它们不同的照明条件,阴天的雪被散射光照明,起伏变化小,灰蒙蒙一片,影调平淡,缺少层次,而晴天的雪,由于有阳光的直接照射,在一定条件下,当有其它暗色调的景物介入时,又容易使景物间的亮度范围过大,怎样将这些复杂多变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需要摄影人员对当时的环境和创作意图进行分析后加以控制,从而收到满意的画面效果。
阴天拍摄雪景,尤其应注意景物本身要尽可能有丰富的阶调层次,以及合理的明暗配置,选择较暗的景物为背景,可以获得较好的画面效果。暗色调的背景与明亮的雪花对比,形成适中的反差,通过对比,使雪花更加突出。如果以亮色调的物体为背景,就会使白色的雪花和明亮的背景混为一色,很难突出雪花。
拍摄漫天飞雪的场景时,如果使用照相机拍摄,快门速度不要太高,一般在1/60秒
以下为宜,这样可以有意识地使飘落时的雪花在画面中形成一条痕迹,通过画面中一条条白色斜线增加动感,能更好地烘托气氛。
阴雪天拍摄雪景如何控制画面的曝光是值得注意的。为了达到准确控制的目的,首先应对影响曝光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之后根据被摄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创作者的意图来决定。拍摄雪景时,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就是曝光问题,曝光过度,会使画面中的雪白花花一片,亮部层次得不到恰当的表现,缺乏雪的质感。如果曝光不足,又会使画面中的雪变得阴沉灰暗,暗部层次受到损失,同样缺乏生气。所以,在拍摄雪景时掌握准确的曝光尤为重要。
拍摄阴雪天条件下的景物,确定曝光的依据一般是,在拍摄远全景画面时,由于景物的亮度分布比较均匀,画面中主体不十分突出,所以多以景物的平均亮度值确定曝光。当拍摄有人物活动的中近景画面时,应以画面中人脸的亮度值确定曝光,这样既可以保证主体人物有较好的表现,又不会使大面积的白雪失去层次。
阴天雪景,由于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亮度范围不大,景物间的明暗对比弱、反差小,只是白茫茫一片,缺乏光影变化,显得平淡乏味。因此,要拍好阴天条件下的雪,摄影人员在拍摄时,为了表现好雪天的景物要加大景物间的对比,选择拍摄的景物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具有丰富的影调变化、色调变化的景物为拍摄对象,利用景物间的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加大画面的反差。或者是在有条件时人为地对被摄体进行合理的明暗、颜色搭配,以便构成合理的反差,真实、生动地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
晴天之后拍摄雪景,巧妙地运用光线十分重要。光线作为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段值得研究,就拍摄有阳光直射的雪景而言,一般不宜采用顺光或顶光,因为
大面积的雪在直射光照射下,反光率很强,景物的亮度极高,如果在顺光或顶光下拍摄,画面缺乏明暗的对比,层次很少。所以,拍摄雪景一般多用侧光、侧逆光或逆光,这样,会因光影的变化,景物的受光部分与背光部分及其投影间的明暗对比,能够形成合理的反差,表达出雪的质感和丰富的影调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