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调节画面空气透视
  普通影视作品的画面都是以二度空间来表现实际景物的三度空间,表现被摄景物的立体形态。在平面中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纵深空间是利用画面的透视关
   
线条透视
系。取得画面透视效果的方法,常用线条透视和空气透视,它们以不同的视觉形式表现出空间深度。
  线条透视(也称几何透视)是利用各种物体在视觉上的线条透视效果,来表现被摄景物的纵深范围,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体积相同的物体,距离近时,视觉影像较大,远时,则小;距离较近时,宽度相同的物体视觉影像较宽,远时,则窄。这是由人眼的视角形成的规律。
  位于视平线以上的物体,近高远低,位于视平线以下的物体,近低远高。如图,就是利用线条透视规律拍摄的画面。
  空气透视(也称影调透视),它是利用人们通过空气介质观察自然景物时感受空间深度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空气介质对不同波长光线吸收、反射、扩散的结果。它的规律是:由于景物距离位置的远近不同,观察者感觉近处的景物暗,远处的景物亮;近处景物的明 暗反差大,
   
空气透视
远处景物的明暗反差小;近处景物的轮廓清晰度高,远处景物的轮廓清晰度低;近处景物色饱和度高,色反差强烈,远处景物色饱和度低,色反差较弱。以上这些现象,都会使所摄画面具有很强的透视效果。
  拍摄中,创作者对所摄画面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注意到,对画面中空气透视的调节既影响画面深远感,也影响影像的清晰度,特别是影响远景的清晰度。当把画面处理得有较强的空气透视效果以增强其深远感时,远处景物的清晰度就会明显减小;而当需要把远处景物拍清晰时,则空气透视效果会明显减弱,画面的纵深感也就会减小,因此,在调节空气透视时,应当根据创作需要,进行认真分析,然后再进行适当处理。
  如果调节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画面的透视效果,而且允许降低远处景物的清晰度,那么,当使用黑白片摄影时,就可以加用淡蓝色滤色镜使透过的短波光更多一些,进一步提高被扩散的蓝、紫光波的亮度,以增强空气透视的效果。为了增强画面中的空气透视,还可以用雾镜来形成雾状气氛,加强纵深效果。在摄影中,无论是加用淡蓝色滤色镜,还是加雾镜,增强画面纵深感的效果都很明显。
  在拍摄中还可以充分利用逆光,对表现画面的纵深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施放一点烟雾创造一种雾景效果,这样会使画面更加生动。
  在航拍时,如果使用黑白片摄影,由于距离被摄对象远,有较厚的大气层,要穿过大气层把地面景物拍摄清晰,拍摄时必须在镜头前加用能够彻底吸收蓝紫光波的滤色镜,如深黄或橙滤色镜,以便吸收蓝紫光穿过大气层,拍出清晰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