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光元件的像素排列与色彩还原
传统彩色胶片的感光是通过对不同色彩敏感的乳剂涂层叠加来实现。对于数字技术来说,将感光元件做成很薄的若干层是非常难的,目前只有Sigma公司的X3技术可以实现,并且也有一些性能上的限制。所以市场上大部分的CCD和CMOS感光元件都是单层的,通过加色效应实现色彩还原。下图为典型的原色CCD的像素排布,其中有50%的像素负责感应绿色光,这是因为人眼对绿色比较敏感,另外的50%像素分别等量的感应红色光和蓝色光。通过混合三种色光产生的电信号来实现色彩还原。需要注意的是,负责感应三种色光的单个感光器件并不是特制的,而是在统一结构的像素上覆盖不同的微型滤色镜,从而有选择性的让某一原色光通过。
2.白平衡设置对色彩还原的影像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我们不需要更换胶片,因而也不需要选择胶片的感色特性,所有对景物色彩的客观还原或主管表现,都是通过数字相机的白平衡设置来完成的,通过以下实验,我们了解白平衡设置对色彩还原的影响。
我们利用Minolta ColorMeter ⅢF 色温表选取了4700K这个一个不典型的光源色温作为测试,以下是Dimage A2的拍摄数据分析,A2为不可更换镜头便携式数码相机。
我们可以从两个图片中看出,自动白平衡距离实际正确的白平衡设置相去甚远,偏差在700至1100K左右。而手动白平衡对色彩的还原确极其准确,偏差幅度很小。对于色彩还原要求较高的拍摄题材,如科研或广告摄影等,我们必须使用手动白平衡设置成与环境色温一致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3.反差及饱和度摄影对色彩还原的影响
便利的机内调节功能极大的丰富了创作手段,但是反差和饱和度对色彩还原的影响并不被普通摄影爱好者所重视,我们通过另一个实验,了解这方面情况。
实验我们使用标准24色卡采集数据并由专业软件分析,得出如下信息:
从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默认设置的色彩还原较准确,饱和度为108%。而饱和度+2时饱和度变为139%,同时色彩误差增大,而反差+2不但使得饱和度提高至124%,同时也是色彩还原的准确性大幅下降,品均色彩误差达到了最大的8.18.因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对于色彩还原要求较高的拍摄题材,我们不应当改变机内的饱和度及反差设定。
4.数字相机色彩还原方案
数码摄影因为创作目的和使用目的不同,对色彩的还原特性也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对与色彩的客观还原和再现有较高要求的领域,提出如下色彩控制方案。
1.不使用自动白平衡设置,尽量采用色温表或标准照明设备,使拍摄时的设定色温与光源色温一致。
2.尽可能使用RAW格式拍摄,方便后期调整校正。
3.改变饱和度和反差,均会对色彩还原的准确性产生影响。高反差和高饱和度,也会极大损失影调的丰富程度。
对于并不严格要求色彩还原的领域,本论也认为应尽可能的在拍摄时将色彩及影调还原控制在最佳状态,对JPEG图像的后期调整,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色阶及影调层次的断裂,过分依赖数字技术后期优势,并不能形成最佳影像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