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月27日出生於北京,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自称为「未带地图的旅人」。20世纪30年代步入文坛,与沈从文被归类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1939年至1946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唯一的欧洲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後,萧乾还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公约会议和纽伦堡战犯审判等大事,写下《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著名通讯报告而名重一时。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萧乾取道香港回到北京,开展了他起伏跌宕的後半生。
  萧乾一生著作甚丰,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和《培尔·金特》。晚年,他与夫人文洁若耗费五年时间合译的现代派意识流钜著《尤利西斯》(Ulysses),更为世人所注目。
  萧乾心脏病入住北京医院,住院期间仍笔耕不辍,写下许多自称“馀墨”的文章。如《北京日报》曾刊登了萧乾的一篇短文,内里便谈及他对死亡的态度:“死,使我看透了许多。它对我成为一个巨大的力量。所以一九七九年重新获得艺术生命之後,我才对自己发誓要跑好人生这最後一圈。最後二字就意味著我对待死亡的坦荡胸怀”。
  萧乾因心肌梗塞及肾衰竭,於1999年2月11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