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先贤祠

法国先贤祠
  先贤祠原本是座教堂,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正式命名为先贤祠,作为停放历史伟人灵柩的地方。1889年政府决定把对法兰西有过重大贡献和影响的人士的遗骸迁入该祠。进门的石雕横幅上写着一行显赫的大字“献给伟人们,感恩祖国”。先贤祠里供着的有伏尔泰、雨果、卢梭、左拉及大小仲马、居里夫妇等,还有其他国家的几个艺术家。 比如: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和作家,在去世后六年于1794年10月11号被迁葬至先贤祠。
  以《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在1885年逝世后法兰西举国悲痛。国家为他举行了国葬,维克多·雨果的遗体在凯旋门下停灵一夜,随后被安葬在先贤祠。1885年6月1日周一,雨果的骨灰被送入先贤祠。
  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欧盟思想的创始人让·莫奈(Jean Monnet(1888-1979))在1988年他诞辰一百周年时被葬入先贤祠。
  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和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是先贤祠里唯一一对夫妻双双以伟人的身份下葬的。夫妻二人都曾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特别是居里夫人,更是在居里先生逝世后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二人的研究事业并第二次荣登世界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宝座。夫妇二人于1995年被双双葬入先贤祠。
先贤祠的设计者雅克-日尔曼·苏夫洛(Jacques-Germain Soufflot(1713-1780))当时设计这座教堂的时候,只把它当作是法国国王敬谢圣女日内维吾的礼物,可不知有一天他也会有幸躺在他的杰作之中。1829年,在他逝世近半个世纪后,人们把这位杰出的设计师葬入了他杰出的作品之中。
  在入葬先贤祠的众多伟人中,作家艾米勒·左拉(émile Zola)可能是最受争议的一个了,因为他的许多作品被当时具有保守思想的公众视为淫书。当他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克洛德的忏悔》出版后,因其内容淫秽,还引起了当时警方的注意,左拉因此不得不于翌年被迫辞职。1902年左拉在巴黎寓所死于煤气中毒(有说他为政敌所害,但终因无根据而作罢)。死后举行公祭,几年后的1908年遗体被移葬先贤词。虽然左拉最后被追认为伟人而葬入先贤祠,但由于他作品颇受争议,因此他终其一生,亦未能进入法语文化的最高殿堂——法兰西学院。
  2002年先贤祠距今最后一次向伟人敞开大门。世界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1870))在自己家乡的家族墓地安睡了一百多年后也被迁葬到这里。当年连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亲自主持了安葬仪式。他在致辞中说:“今天,亚历山大·仲马将不再孤单。大众的美好记忆和幻想将永远伴随着他。”

  先贤祠景区介绍
  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当年,路易十五一场大病之后,为了感谢巴黎守护圣徒圣·热内维耶瓦的守护,委托苏夫娄设计了这座新古典风格的教堂,并且命名为圣·热内维耶瓦教堂。
  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教堂改为万神庙,用来安葬法国名人和伟人,因此又被称为先贤祠。
  拿破仑统治期间,将万神庙又归还给教会。教堂正面的设计来源于罗马的万神庙,山墙的浮雕上描绘着法国女神为伟人们戴上桂冠的情景。万神庙中的艺术装饰也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
  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万神庙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万神庙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柏辽兹、大仲马、居里夫妇等人。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