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女神》的贡献
  在不重想象、过于平实的早期新诗之后,郭沫若的《女神》实现了一次诗体的大解放,其充溢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彰显了“五四”时代精神与新诗的全新境界,使《女神》代替了《尝试集》成为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而郭沫若作为浪漫诗人的个性成为《女神》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1.浪漫才子
  郭沫若,学名“开贞”,1892年11月16日出生在“天府”之国,四川省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这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好地方,背靠雄姿巍峨的峨眉山,面对滚滚流淌的大渡河,可谓人杰地灵之域。郭沫若少年时期有一幅对联,描绘他家乡的自然美:
  杏花疏雨,杨柳轻风,酒兴汹浓春色饱
沫水澄波,峨眉滴翠,仙人风物此间多
 
       

郭沫若1918年
于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

郭沫若原配夫人张琼华

与日本夫人安娜和孩子

郭沫若于1927年春
   郭沫若的笔名之一“沫若”,就是取他家乡的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青衣江)两河合拢之意。郭沫若出身于一个地主兼营商业的家庭,父亲郭朝沛是一个很会经营的地主兼商人,郭家在沙湾镇是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母亲杜邀贞,既慈爱又聪明,她虽未受过什么教育,但靠着耳濡目染,她能认识一些字,还能背诵一些诗词,这对培养幼年时期的郭沫若对于诗歌的特别爱好起了很大作用。
  在日本(1914~1923年),郭沫若科学救国的路在现实中实际上是走不通的。国家的黑暗、腐败,个人在异国受歧视的留学生活,使他在苦闷、无望中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家、哲学家。如印度的诗人、作家、艺术家泰戈尔;德国的诗人歌德、海涅;美国的诗人惠特曼;荷兰的哲学家,西方近代唯物论、无神论、唯理论的主要代表斯宾诺莎。这些诗人、哲学家都对郭沫若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