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花生。原籍漳州龙溪县,1893生于台湾省台南市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1922年前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 、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他先后获得过文学、神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是一位对佛教、道教、基督教颇有研究的文学家。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由于许地山的独特经历和宗教的影响,使他的小说以浓郁的异国情调和传奇色彩在现代文学史的早期问题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他早期的小说多以东南亚热带异域风情为背景,以浪漫传奇的情节,塑造渗透着浓郁宗教意味的人物。小说表面看充满了宗教神秘色彩,但其内蕴却深含着许地山对社会人生问题独特的思考和探寻。他的早期小说收在1925年出版的小说集《缀网劳蛛》中。早期问题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等。
许地山

  《命命鸟》描写了佛教学校两位门不当、户不对的青年男女加陵和敏明的爱情悲剧。加陵是世家子弟却和他的同学、俳优的女儿敏明相爱,封建家长以生肖相克为理由横加阻止,致使两人以死殉情,在涅槃节前加陵和敏明欣然投水自杀,脱离了尘世的苦境。作者从佛教的角度诠释了五四时期常见的自由恋爱的题材,虽然加陵和敏明的解脱有虚幻、悲观的色彩,但他们至情的爱是令人感动的。《商人妇》探讨的是一位被丈夫出卖的妇女的命运。一位贤惠的妻子惜官好不容易筹足路费送赌空了钱财的丈夫去南洋谋生。十年后,惜官到南洋本想找丈夫团聚,谁承想丈夫成了富商后已另娶太太,无情的丈夫还把投奔自己的原配太太惜官卖给了一个印度商人。受尽欺凌的惜官后来离家逃走,并找机会进了女校读书,成了乡村教师。九年后她再访原夫,听说原夫因出卖发妻,道德败坏,为人不齿,终至商店倒闭下落不明。历尽人世沧桑的惜官到头来还是饶恕了一切。作者以浓重的宗教玄想色彩来辅助他对痛苦的现实人生问题的探讨。
  在《缀网劳蛛》中,作者塑造了一位具有佛家慈悲心肠和基督式泛爱精神的女性尚洁的形象。尚洁被丈夫长孙可望带到东南亚某国,过着闲适的生活,后来因为她搭救翻墙到她家来偷东西而受伤的盗贼,被本来嫉妒心很重的丈夫撞见,指责她行为不轨,尚洁对此毫无怨怒,只身到土华岛过一种孤独的隐逸生活,后来丈夫良心发现,终被感化,向尚洁认错,并自觉离开尚洁到海岛受苦补过。尚洁亦不挽留,安闲宁静,顺其自然。她的人生哲学就是“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她人生哲学既有佛教“人生苦多乐少,变幻无常”的厌世思想,又渗入了道教清净无为的思想,尚洁的理性、悟性消融了世俗间喜怒哀乐的感情,于是她对人世的祸福得失任其自然,泰然处之。许地山的早期小说以赞美爱的宗教角度探索人生的复杂问题,风格清新脱俗,幽婉空灵,人生的哲理蕴蓄在浪漫抒情、异域风情的描写之中。
  小结:问题小说的出现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呈现出一种时代特色的文学时尚,但却没构成统一的小说流派。真正形成现实主义的小说流派是后来一大批乡土文学作家出现时才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