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释
⑴ 问题小说 答:问题小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任何思想性和社会针对性的小说,都可归入问题小说,但在五四时期,问题小说是有其独特的含义的:它是五四启蒙主义精神和初步入世的学生、青年的社会热情和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
⑵ 乡土文学派 答:乡土文学派的小说创作出现于1923年前后,没有文研会那样统一的组织,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在创作题材上相近而形成一个独特的流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描写自己所熟悉的乡土题材,特别是农民和农村题材,地方乡土气息浓厚。
⑶ 身边小说 
答: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身边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简答题
⑴ 郁达夫小说浪漫风格的主要表现 
①真纯的感情:艺术的理想,是赤裸裸的天真。
②具有诗化意境的语言美。
③郁达夫的小说被称为“苦闷的诗”。
⑵ 以冰心的小说《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答:五四时代是中国初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愚昧走向觉醒的时代。时代要求作家以新的价值观念参与时代思考,使其作品能够以新颖的思想提出社会和人生问题,引起读者心灵的震动,唤起读者改革的欲望。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诸多问题摆到人们面前,需要人们去思考,去解答。于是一代新文学的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开始用自己的创作来探讨人生诸问题,从而出现了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创作流派──为人生派的问题小说创作。
问题小说是五四启蒙主义精神和初步入世的学生、青年的社会热情和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他们从普遍和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和关心人生。如,青年恋爱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妇女贞节问题、社会习俗问题等等。
冰心的小说《超人》,就是用她所信奉的“爱的哲学”来为像何彬这样在五四退潮后处于精神危机之中
的青年寻找出路,主观幻想色彩浓厚。
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精神启蒙,以及改造黑暗的中国社会。
⑶ 简述乡土写实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
答:1.回忆童年故乡的生活,如:王鲁彦的《童年的悲哀》、废名(冯文炳)的《竹林的故事》
2.叙写农村中农民的悲剧,如:王鲁彦的《李妈》
3.揭示农民的落后性,如:许钦文的《鼻涕阿二》
4.描写乡村冷酷野蛮的习俗,如:许杰的《惨雾》描写宗族械斗;蹇先艾的《水葬》描写对小偷处以“水葬”的酷刑,写出村人的麻木和野蛮。
论述题
以《沉沦》为例分析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及其意义。
答:《沉沦》极其大胆率真地表达出人对于爱情幸福的渴望,这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对于刚刚从礼教的
幽禁中觉醒的青年,无疑是他们希望听到的真正人的声音。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禁锢人性,特别是宋明以来,宋明理学宣扬的“存天理,去人欲”的禁欲主义,窒塞了人们追求合理生活的愿望,到五四这样一个人的意识觉醒的时代,《沉沦》以前所未有的大胆和率直表达出追求人生合理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呼声,可以说使社会心理受到一次强烈的震动,以赤裸裸的表白剥下了旧道德的虚伪的假面具。虽不免有些极端,但绝对不是不道德的淫书。他与薄伽丘的《十日谈》(意大利作家,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拉伯雷(法国小说家)的《巨人传》有异曲同工之妙。《十日谈》批判中世纪教会和宗教的禁欲主义,表现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巨人传》,宣扬文艺复兴的精神,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将大胆的革新思想隐藏在无穷无尽的粗言俚语中。郁达夫和他们在精神上有相似之处。
郁达夫主要是从人生的幸福追求出发来感受和描写人生的,性爱问题恰恰是当时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人生幸福的首要问题。《沉沦》中的苦闷实际上是中国新觉醒的知识分子被压抑了的正常爱情的畸形表现。另外《沉沦》把个人的悲剧和中华民族的悲剧联系在一起,不满于中国的贫弱,丧权辱国的命运,希望祖国富强,不再做弱国子民,表现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想内容。
意义:从性苦闷的角度,表现强烈的、彻底的反封建的精神。 郭沫若先生在《论郁达夫》一文中论述:“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象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郭沫若论创作》第713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