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EOS 5
  EOS 5的代表性特征是独特的仿生构造的眼睛控制AF功能。在此以前所有的多测距组件相机的AF区域选择,都是通过手来选择的。而这架EOS 5则是通过人的眼睛来选择的,在取景目镜下方装有四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外线对向取景器窥视的人眼照射,再通过目镜与五棱镜之间的分束镜和聚焦透镜,将反射光投影在一块6千个像素的CCD面传感器上。机内的CPU对眼球像的瞳孔的中心和角膜表面反射光的成像的相对位置进行运算,求出眼球的回转角度,从而检出拍摄者的视线投向取景器中的位置,然后选择最为接近的AF框,并以此为主要聚焦点进行AF。
  这一功能的实施技术难度自不待言,但其诞生的重大意义并不在于技术难度有多高,而是在于照相机制造技术朝着更为符合人类习惯的智能化方向上迈进了重要的一步。我们知道,人的双手是最灵巧的,所以在相机的操纵都是靠这双手来完成。但这双手的分工又各有不同,由于习惯使用右手的人要比使用左手的人要多得多,所以相机的大多数操作程序都是靠右手来完成。这样,右手就要做许多的事情,如释放快门、调节各种参数、曝光锁定、选择AF区域等,可见其任务繁重,有时会显得双手都不够用,而丧失了拍摄 “ 决定性瞬间 ” 的机会。
  然而,人类最为灵活的眼睛却轻松多了,它们只是用来监视取景画面和阅读各种显示参数。如果能用眼睛来部分地代替双手,那不是分工更合理和拍摄效率更高吗?因此眼睛控制选择AF区域就代替了手动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来就应该由眼睛来选择AF区域,因为在拍摄时,眼睛一般都是盯住画面中的被摄主体,当主体在画面范围内自由移动时,眼睛会自然而然地跟踪,在这一点上,人手的灵活性是远不如眼睛的,所以AF系统也应该跟随眼睛的注视点而改变AF区域,这样就能更符合人的习惯,基本可以做到 “ 看到什么,就拍什么 ” 。
  EOS 5 的AF系统是原EOS 10的自然扩展,由原来的三个AF区域变成了五个,在聚焦屏设有五个水平排列的AF框,所对应的五个AF框可以由相机根据被摄主体的位置或移动情况自动选择,也可以由使用者自己选择。从整体来讲, EOS 5 是目前AF区域最大的AF单反机。由于控制的内容很多,因此EOS 5首次装备了十六位的CPU,以加快数据处理速度。
  由于不同的使用者的眼球均有差异,所以在使用眼睛控制AF功能之前,要事先将个人眼睛的参数输入相机内的记忆系统。 EOS 5可以同时存放五个人的眼球资料。输入的方法并不复杂,只需将主控制转盘转至CAL档,然后机顶LCD显示面板会出现CAL1-5的显示,转动控制转轮,聚焦屏上的AF框会分别依次闪烁,眼睛注视着闪烁的AF框,按下快门释放钮,就记忆下这个聚焦框的参数;接着再转动控制转轮,对下一个聚焦框进行输入,直至五个AF框都输入完毕。输入正确时,在聚焦屏下方会出现END1-5的字样。
  眼睛控制AF方式是一种个人风格极强的方式,相机所记忆的只是该相机拥有者的眼睛参数,其他人使用时,这种方式就不好用了,要重新输入眼球参数。Canon专门生产了一种不带眼睛控制AF系统,但有内置视度校正镜的EOS 5,以满足这类用户的需求。实际上这是一机两款(在美国,有眼睛控制AF功能的称为EOS A2E,没有此功能的为EOS A2),所以用户在购买时,要向销售商说清楚是何种类型的 EOS 5。
  如果使用单次AF方式,还可以用眼睛来控制景深预测。只要眼睛注视着聚焦屏左上角的景深预测标记,光圈会自动收缩至所设定的值,并保持六秒钟,更加减轻了人手的负担。
  EOS 5 的测光系统也为了配合新型的AF系统,改进为十六分区,可以根据不同的聚焦点,调整各分区的测光比重;纵向拍摄时,十六分区也会随之调整,其原理类似于Minolta Dynax 7xi上的蜂巢式测光系统。
  EOS 5 的局部测光方式也加以改进。以前CanonAF单反机的局部测光只能对画面中央进行测光;而EOS 5则可以在五个AF框中任意选择,灵活性更大。
  EOS 5的VR-10 垂直手柄与EOS1的E1型纵向电池手柄不同,不能装入电池,所以没有增加进片速度的功能(EOS 5本身的进片速度就达到5张/ 秒),只是一个带纵向快门释放钮的手柄,使纵向拍摄时能更方便。EOS 5加上VG-10手柄后,其外形与EOS-1很相似,极为美观和实用。
  在一些细节上, EOS 5与以前的相机略有不同,将一些功能选择钮安排在机背上,如进片方式、AF方式、测光方式、胶卷感光度设定/自动包围曝光等,而以前则多数是设在相机后方底部。
  从功能和所采用的设计技术来看,EOS 5与EOS 100极为相似,如采取了超静技术和变焦式内置闪光灯等。但在降低噪声方面,EOS 5 多采用了两种新的技术。一是在转速较高的三个环节中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斜齿轮,以降低高频噪声;二是输片电动机采用了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从而使倒片时的噪声仅为EOS 100的五分之二。
  而内置闪光灯基本上同EOS 100一样,是灯头自动变焦的,而且也有防红眼闪光方式。但增加了后帘同步功能,是EOS系列中内置闪光灯功能最强的相机。另外,为了方便使用外接非专用闪光灯,EOS 5增设了PC插孔。
  从硬指标来看,EOS 5的最高快门速度为1/8000秒,而闪光灯同步速度只有1/200秒,显然不及EOS-1。估计是Canon故意将它的硬指标与EOS-1拉开差距,否则Canon的专业用户就会改用EOS 5了,因为这是1992年的产品,无论从设计的合理性和所采用的新技术,都要比 1989的EOS-1要强得多。 Canon在当时仍将EOS-1作为“ 旗舰机 ” 来宣传,它不可能也不会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自相竞争、自相火拚。
  尽管如此,EOS 5仍是一部适合专业人员使用的相机,Canon公司的意图是与EOS-1一道,共同占据专业相机市场。当然,业余人士也可以用,但它的价格太高,刚进入国内市场时的价格为7500元人民币,非一般人所能负担得起。纵观Canon EOS系列AF单反机,我们可以看到,自从EOS 10面世之后所推出的单反机,如EOS 1000、EOS 100以及现在的EOS 5,无论从外形、功能设置和操作按钮布置等,都是极为相似的。而所增加的新内容,都是一些常人意想不到的,如EOS 100的超静技术和EOS 5的眼睛控制AF系统等。除了眼睛控制AF系统和快门硬指标外,EOS 5与EOS 10和EOS 100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从总的来说,EOS 5是综合了原EOS 10和EOS 100两者的优点,再加上五分区AF系统和眼睛控制AF方式。
  Canon在推出EOS 5的同时,还推出了三支超声波马达镜头,其中28-105/3.5-4.5USM比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要小巧得多,只有365克 ;35-350/3.5-5.6LUSM是世界上变焦比最大的变焦镜头,从广角一直到超长焦,内部设有两片超低色散(UD)镜片和五组浮动变焦系统。其特点是最近聚焦距离随焦距而变,在35mm端时可达0.67米;另外还展示了一支1200/5.6LUSM超长焦距镜头,基本设计源于原有的 FD1200/5.6L,这是目前世界上焦距最长的AF镜头,重量达16.5千克。后面两支镜头的推出,充分显示了Canon制造镜头的精湛技术,同时也表明了镜头驱动型AF系统的极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