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摄影摄像中的照度计量
  照度的概念,是指被摄体表面的受光程度,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来表示,即E=F/S,其中E表示照度,单位为勒克司(=流明/平方米)或尺·烛光(1流明/平方尺=10.764勒克司),S表示面积,单位为面积单位;F表示光通量,单位为流明。当1平方米面积上接受1流明的光通量时,即为1勒克司。如果已知条件不是光通量,而是光源的发光强度(发光强度是说明光源发光程序的物理量,用单位立体角内辐射的光通量来表示)。这时的照度可由下式求得:E=I/r2cosa,即照度与光源的发光强度(I)成正比,与距离平方(r2)成反比,斜射面上的照度还与投射光的入射角的余弦函数(cosa)有关。照度是摄影摄像中确定曝光的参考依据。
第一节 照度测光表的使用与计量
  照度测光表,是计量入射光的测光表。它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所接受的全部光通量。这类测光表现在大多数都是同时计量照度值和亮度值的。只有计量照度的测光表采用的是照度值,而能兼量亮度的测光表采用的是照度、亮度的相对值。当进行照度计量时,需要扩大计量受角,把表上的乳白板移到测光窗口前,这时的计量受角扩大到180°或90°,即可计量物体表面所接受的全部光通量。计量方法是,当被摄对象和摄影(像)机固定后,将照度测光表置于被摄对象的前面,乳白积光罩对准摄影镜头,这时对被摄体有效的全部照明,包括主光、辅助光、轮廓光等,都可由该表接受,读出合适的照度值。
   
照度计量图例
  当使用乳白板进行照度计量时,是计量接受90°范围内的全部光通量;因此,它适用于对被摄体所接受的不同强度的光线分别进行计量,尤其适合于利用灯光摄制时的量光与布光。为了有目的地控制画面的光比,了解各个光源的实际发光强度,在不减弱光源的情况下,可以把照度测光表置于被摄物体前面,其方向直接指向光源,测量各个光源投射到被摄体的照度值,以便控制各光源之间的照度比。在对人物进行布光时,可以根据人物的脸型特征,控制各光源之间的照度比值,使人物形象更加完美。
  照度测光表计量的是景物所接受的照度,所以利用这种计量方法测得的标准曝光量与被摄体本身的状态无关。无论景物的反光率高低,确定曝光组合的依据是同一个照度值(因为照度测光表的乳白积光罩选定的基准反光率是一个固定值。国产表的基准反光率为30%,国外测光表采用18%或30%作为基准反光率)。按照度计量确定曝光,被摄景物中反光率为30%或18%的景物在画面中得到最佳体现。而高于测光表确定的基准反光率的景物,在摄影中呈现较大的密度,在摄像中形成较强的光电信号。反之,低于基准反光率的景物呈现出较小密度或较弱的光电信号,使不同反光率的景物在画面中得到客观地再现。
  电视节目制作者为了把这千姿百态的景物在画面中展现给观众,拍摄时充分利用光线的对比程度和明暗关系,揭示对象的体积、大小,表现对象的立体空间。利用照明中的光比和景物间的明暗配置,把物体的面积及其相互关系、透视规律在屏幕上重现,使画面中的明暗影调按创作者的意图去实现。在进行人像布光和静物布光时,创作人员可以根据画面的不同要求去控制画面的光比。
   
小光比
   
大光比
  那么,什么是光比?光比的大小对画面有哪些影响?光比的重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拍摄中又如何去控制画面的光比呢?
  所谓光比,是指投射光在被摄对象上形成的亮与暗之间的亮度值或照度值之比。光比的大小决定着画面的明暗、反差,形成不同的影调、色调形式,表现出不同的造型效果和艺术气氛。在摄影摄像中,画面中的光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同一景物中,不同光源(主光、辅助光、逆光等)之间形成的照度值之比,或同一反光率物体表面的受光部分与阴影、投影部分的亮度值之比。
  2.景物中相邻部位在同一光源照射下不同反光率表面之间亮与暗度值之比,如景物中人物与背景,人脸与服装等等。
  3.景物中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部位之间的亮度值或照度值之比。
   
照度表
  在实际拍摄中,由于使用的设备不同,记录的材料不同,要想把不同的景物亮度范围,根据技术和艺术造型的要求,使景物得到最佳的体现,拍摄时控制光比的方法是:在外景自然光照明条件下,由于光源本身不受人们的主观左右,加上自然光不够稳定,变化多端,较难控制,这时控制光比的方法多采用提高 暗部亮度,即利用辅助光把暗部亮度提高,或是利用较暗的景物作前景,压低高亮度部分。如果在以上条件都不允许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局部处理,如缩小画面的景别等。在利用人工光源照明的条件下,控制光比相对于自然光来讲就容易些,原因是人工光源便于控制,这时控制光比的方法通常是改变辅助光的照明。因为,辅助光的作用主要用于亮度平衡,为阴影部位提供适当的照明,提高影像暗部的造型表现力,使被摄体接受的照度值之比,有效地控制在各 种设备能够记录的范围之内,以做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另外,在控制照明光比时如有一定困难,这时可以对被摄对象本身及画面空间中的亮部与暗部进行适当地明暗配置,形成不同的影调对比效果及画面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画面的要求,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