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鲁迅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中国小说发展到五四时期出现了重大转折,而鲁迅的小说则以它新内容和新形式的完美结合,显示了中国小说艺术彻底革命的实绩,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始和成熟。 1.从题材上看,鲁迅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农民、市镇平民、小知识分子作为他小说的主要人物来描写,写他们平凡的生活。这是对中国传统小说多写才子佳人,武侠公案,帝王将相内容的重大突破,这就使小说更接近人民群众,更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鲁迅善于用平凡的题材表现精湛的思想,在对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的描写中,隐含着对中国社会、中华民族、中国革命、中国人以及人类复杂心理等重大问题的探讨,体现了鲁迅小说的深刻与伟大。比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 2.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中国的古典小说多以说故事为主,注重情节的奇巧曲折,人物则退居其次,以情节的需要来塑造人物,不免使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物性格刻画鲜明却不深入。鲁迅一改这种传统表现手法,以他高超的刻画人物灵魂的艺术,实现了小说以写人为主,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中心的艺术的进步。就使小说艺术能够更形象、真切、深入地反映生活。如,在动态描写中来写人物的灵魂,鲁迅在《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中说“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鲁迅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手法,是广泛采用了中外艺术表现之所长,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创新风格。他不同于外国小说中以大段的静止描写表现内心(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心理描写),他是在简洁自如的叙述中抓住典型的细节、场景、动作、语言,写意传神。如,闰土拿香炉和烛台是为了拜佛;魏连殳始终不娶,是为了报复,因为封建礼教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就使中国小说具有了全新的面貌。 3.从文学语言上讲,《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确立和走向成熟。 鲁迅小说的文学语言,是在多方继承借鉴古典文言、古典白话、民间口语、外国语文中有益的东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凝炼、准确、深邃、传神的独特的语言风格。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这样谈到“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 鲁迅的小说,显示了他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统一的特色,使他的小说成为能启人深思,教人警醒,具有社会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是可以流芳百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