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造社:1921年夏成立于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成仿吾、郑伯奇、郁达夫、田汉、张资平、穆木天等。 创造社”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从1921年~1929年近十年,这十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921年~1924年:主要倡导新文学 1925年~1927年:更多注意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探讨 1928年~1929年,倡导革命文学 前期创造社出版了:“创造社丛书”、《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 创造社成员以建设新文学为使命,以提高新文学水平为己任,在这个前提下,他们虽然不轻视作品的思想性,但特别强调作品的艺术性。成仿吾《新文学之使命》概括说,新文学有三种使命:“一、对于时代的使命,二、对于国语的使命,三、文学本身的使命”。《真的艺术家》指出“真的艺术家只是低头于美,他的信条是美,即真即善”。所以创造社通常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为艺术”的一派。他们还一致赞同“文学是自我的表现”这个口号。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也体现了和文研会现实主义主张的最明显区别。 和创造社浪漫的文学主张相近的社团有:
△南国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因《南国》半月刊而得名,最初的成员只有田汉和他的夫人易漱瑜两人。《南国》半月刊只出版4期便停刊了。1924年间,田汉又在《醒狮周报》上出了20期《南国特刊》。此后,田汉便专门从事戏剧电影工作,成立“南国电影剧社”。1927年间“南国电影剧社”改组,正式成立南国社,设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并以“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的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为宗旨,1928年开始做公演活动。 南国社上演的剧目中,除少部分翻译的及几部欧阳予倩的剧作外,大都是田汉自己的作品。田汉1920年发表的第一个剧本《环娥琳与蔷薇》,到1927年他共写了十几个剧本,如《获虎之夜》等。田汉的剧作诗情浓郁,情调感伤,显示出浪漫主义的色彩。 △湖畔诗社──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主要成员是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他们合出《湖畔》、《春的歌集》两部诗集。1925年,湖畔诗社停止活动。
这四位诗人的诗,都歌咏爱情,歌咏自然,唱出人间的痛苦不幸,最著名的有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 △弥洒社──1922年秋成立于上海,代表作家胡山源。1923年3月出版《弥洒》月刊,以后又出《弥洒创作集》,至1927年春完全停止活动。 弥洒是拉丁文Musa,英文Muse的译音,即文艺女神之意,弥洒社主张“无目的,无艺术观,不讨论,不批评,而只发表顺应灵感所创造的文艺作品。”其代表作是胡山源的小说《睡》。 △浅草社──1922年冬在上海成立。1923年出版《浅草季刊》,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冯至。1925年,《浅草季刊》停刊,后杨晦、冯至、陈翔鹤等另办《沉钟》周刊,沉钟社因此得名。 他们的小说,诗歌创作都有明显的浪漫色彩:如,林如稷的小说《将过去》,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