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阵营的诗歌创作
  一、殷夫的“红色鼓动诗”:
  在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发展中由于时代的气氛和第一个十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左翼文学阵营发展壮大,在诗歌创作上左翼作家秉承了蒋光慈初创的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出现了革命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在各具风格的左翼诗歌中,较有影响的是被称为“红色鼓动诗人”的殷夫。
  殷夫,原名徐祖华,笔名白莽,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象山县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医生,但很早就去世了,比殷夫大十四岁的大哥徐培根从小养育和培养了殷夫。徐培根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蒋介石总司令部的参谋处长,他对弟弟竭尽了手足之情,也想使殷夫按照他的足迹走上做官的道路,而殷夫却另有追求。1927年殷夫十七岁的时候离家到上海求学,很快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被出卖,第一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表现出革命者的顽强和不屈的精神,并写诗题为《在死神未到之前》表明他要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后来由他大哥保释出狱,出狱后殷夫被大哥软禁,他和党失去了联系。1927年秋天大哥送他上同济大学,还想培养他走上仕途。但不久殷夫又参加了革命活动,1928年秋殷夫第二次被捕,这次仍是大哥出面保释并把他送回老家软禁。同年底殷夫潜离了家乡,并断绝了和家庭的经济联系,他一度过着流浪生活直到和党组织取得联系。
  1929年殷夫开始了他职业革命家的生涯,其间他的大哥曾多次劝导他,他都拒绝了,殷夫为此还写下了一首诗《别了,哥哥》,公开宣告向他的本阶级告别。1929年6月在一次丝厂罢工中殷夫第三次被捕,这次没有通知大哥营救,为的是彻底摆脱家庭的束缚,他出狱后立刻又投入了战斗直到1931年被捕、牺牲,成为左联五烈士之一。
1903~1931,即李求实,湖北武昌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主编过《少年先锋》、《中国青年》等党团刊物。1930年“左联”成立后,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翻译了大量社会科学、文学著作。
李伟森
1909~1931,原名徐柏庭,署名白莽,浙江象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诗人。1928年参加太阳社,1930年参加“左联”
殷夫
1907~1931,广东湖州人,1929年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和柔石以“左联”代表身份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冯铿
     
  殷夫是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来写诗的,现存的诗集有三部:《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除了创作百余首诗歌外还有正论、文艺论文和翻译的诗歌作品。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就是殷夫的译作。殷夫以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和才华横溢的诗情写下的红色鼓动诗确立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特殊的地位。从内容上看殷夫的诗表现了全新的革命内容,比如《我们》赞美工人、农民,《一九二九年五月一日》歌颂党领导的工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让死的死去罢》表现自己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殷夫的革命诗歌气势磅礴,感情粗犷、豪放,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富有鼓动性。比如为纪念“五卅”运动四周年而作的《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