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作品突出的贡献就是把俗、白的北京口语艺术化,“从容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因此,《骆驼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在这部小说中充分表现了老舍主张的语言的性格化、哲理性、感情性和自然美,老舍不再刻意地追求滑稽幽默,而是更自然,更沉潜。
  比如描写虎妞揣着枕头,假装怀孕来找祥子,堵着门儿大喊大叫非要他就范后祥子的心情:“树木微动,月色更显得微茫;白塔却高耸到云间,傻白傻白的把一切都带得冷寂萧索,整个的三海在人工的雕琢中显出北地的荒寒。到了桥头上,两面冰上的冷气使祥子哆嗦了一下,他不愿再走。平日,他拉着车过桥,把精神全放在脚下,唯恐出了错,一点也顾不得向左右看。现在,他可以自由的看一眼了,可是他心中觉得这个景色有些可怕:那些灰冷的冰,微动的树影,惨白的高塔,都寂寞的似乎要忽然的狂喊一声,或狂走起来!就是脚下这座大白石桥,也显着异常的空寂,特别的白净,连灯光都有点凄凉。他不愿意再走,不愿再看,更不愿再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象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一个不善言辞、善良无辜的祥子的复杂心理描写得生动、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