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影视运动摄影应注意的问题
影视运动摄影可以完成空间转换、人物位置和关系的改变、形成视觉节奏感、强化情绪表现、丰富画面的变化,尽管影视运动摄影具有主观性,但它却不应完全是随意的,对于影视运动摄影的运用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一) 以内容为主,以画面运动的外在形式为辅。
摄影创作当中,人们常常遵循这样的原则:有内部,就要少外部,不要让外部破坏了内部;无内部或内部较弱,则要考虑外部,用外部形式弥补内部的不足。在创作当中,内容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外部的运动形式是辅助性的、次要的。外部运动形式要力求与内容完美统一,在内容不足时,要在画面造型上给与一定的补充。
在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的拍摄制作过程中,许多节目(生活类节目、美食节目、家居装修节目、旅游节目、农业节目等)非常强调镜头的运动,甚至有些制片人提出“能动就动”、“想方设法搞运动”。人为的外在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画面的变化,给观众的视觉带来较强的刺激,弥补了节目内容方面的不足。在这些节目的制作中,由于内容相对单薄,所以追求的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外在的、人为的镜头运动只是在形式方面求得了一点变化,许多时候镜头运动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依据,我们不能将这种方法作为提高节目质量的根本办法,更不应该作为一切节目的主要拍摄方法,它只能是在拍摄特定节目时,求得画面形式丰富变化的一种技巧。在大多数节目中,最终我们要追求的还应是内容的丰富充实,画面拍摄依据内容选择最佳的、适合的方式,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二) 运动摄影的启动与停止。
如果摄影机是伴随运动主体拍摄运动镜头,那么对于摄影机运动启动和停止的常规的做法是:画面主体运动,摄影机随后运动,画面主体停止运动,摄影机随后停止运动。
在实际拍摄当中,由于画面景别的不同,对于摄影机停止的处理,往往会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1. 拍摄中景、特写画面时,落幅画面处理是主体先停,摄影机后停,因为摄影机要调整画面。
2. 拍摄远景、全景画面时,摄影机先停止运动,主体后停止运动。
3. 拍摄全景、中景画面时,有时摄影机与主体一起停止运动,不分先后。
(三) 摄影机运动速度的控制。
一般来说,对于镜头画面运动速度的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摄影机运动的速度决定最终画面的运动速度,画面的运动速度与作品的主观内容、主观情绪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速度的快慢绝不是随意而为之的,一定要注意与镜头画面主题情绪相契合。
2.由于影视摄影是多个镜头的组接叙述,所以要注意保持上下镜头运动速度的连贯,一般情况下不要出现上下镜头运动速度的忽快忽慢。
3. 以景别为主,以人眼视觉看清为辅,对画面运动速度进行适中控制。
对于景别较大的镜头画面的拍摄,运动速度可以快一点,对于景别较小的镜头画面的拍摄,运动速度就要相对慢一点。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的运动方式拍摄,摄影师自己都要在取景器中看清楚画面,这样就能保证观众在最终的银(屏)幕上也可以看清所拍摄的东西。
4. 以影片风格为主,以画面内容要求为辅,求得画面运动效果的体现。
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摄影风格、作品风格,可以打破人们日常平稳观看和看清事物的习惯要求;有时为了表现特定的影片内容或者主体特定的视觉效果,也可以打破人们日常平稳观看和看清事物的习惯要求。在这些情况下,要以人的正常的视觉心理感受为准,而不以人的正常的视觉感官感受为准。
比如,电影《苏州河》采用了大量的手持机拍摄,许多镜头画面都是在运动中完成,运动速度大都以影片中人物的主观心理感受为准,画面效果晃动、晕眩、不规则,但很好地表现了影片的主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