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动表现
  所谓的运动表现是指摄影机、镜头光轴、镜头焦距在变化过程中拍摄静止或者运动的物体。运动表现是最富有影视摄影特点的运动处理方法,是摄影机解放的结果,摄影机不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主动的参与到所拍摄的场景之中。摄影机运动拍摄使其摆脱了“乐队指挥”角色,避免了单一视点的局限性,可以多角度、多景别对事物连续展现,能够使静止不动的被摄体产生动感展示效果,能够记录完整、鲜活、真实的故事流程。摄影机的“解放”使得电影、电视可以真正成为艺术,摄影机不仅仅只能客观旁观和真实再现,而且能够主观介入和艺术表现。
  摄影机的运动带来了推、拉、摇、移、升降、旋转、甩等多种多样的拍摄方法,它们对于运动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在运动拍摄当中,时刻要注意景别的变化、方向的变化、拍摄角度的变化、运动速度变化、运动节奏变化等因素。
  在实际拍摄当中,运动摄影可以是伴随着主体运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主体静止的情况下进行的,有运动就会有启动、运动过程、停止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相对来说,运动的启动、停止部分是比较重要的。
  在运动镜头的启动和停止部分,需要保留一定时间长度的静止画面,这分别被称为起幅和落幅。起幅和落幅往往是一个运动镜头中的视觉重点部分,画面构图要好,要具有一定的视觉内容。在时间长度方面,我们一般是保留在5~7秒左右,也就是说,要使起幅和落幅画面能够作为一个单独的镜头被使用,这有利于后期编辑和剪接。
  (一)推镜头
  摄影机镜头焦距由短变长,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成像面积越来越大,画面景别越来越小,这种拍摄方式叫做推镜头。
  推镜头可以突出主体、突出局部、突出细节;可以交代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主体的关系;推镜头的效果类似于人的视线的集中和投向(但也有人说,人类的眼睛并没有类似于推镜头这样的视觉经验);推镜头还可以加强或减弱对动体动感的表现,推镜头拍摄面向镜头运动的物体,画面中物体的运动速度感会强化,反之,画面中物体的运动速度感会减弱。
  推镜头的拍摄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其最重要的部分是落幅,因为落幅画面中的事物是导致摄影师使用推镜头拍摄的原因,在拍摄过程中,应使主体始终保持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置。在拍摄推镜头时,要注意速度与主题情绪相结合,速度的快慢不仅影响镜头运动节奏,而且直接与主题情绪相适应,在一般情况下,镜头运动速度要均匀。在拍摄推镜头时,对于画面焦点的控制,通常会先将镜头推成落幅主体的特写,调整焦点,然后,拉开至起幅画面,再开始实拍。在无法事先预调焦的情况下,要进行跟焦点操作。
  大家必须注意推镜头和前移镜头的区别,前者是机位不动,而只改变镜头焦距;后者是不改变镜头焦距,而只是机位边前移边拍摄。两者在空间感、画面景深效果、运动效果等方面,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二)拉镜头
  摄影机镜头焦距由长变短,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成像面积越来越小,画面景别越来越大,这种拍摄方式叫做拉镜头。
  拉镜头可以表现由点到面,交代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建立纵向空间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形成一定的戏剧化效果,随着景别的逐渐扩大,视野也不断扩大,新的景物在进入镜头之前,都处于悬念和未知之中;拉镜头可以模拟人的视线的回收和视野的扩展;可以加强或减弱对动体动感的表现;拉镜头具有“后退、远离”感,常用于影视段落的结束;有时,也会用拉镜头画面进行段落之间的转场。
  拍摄拉镜头需要注意,镜头中要持续有新的景物入画;拉镜头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起幅,起幅画面的主体始终是拉镜头画面中引人瞩目的核心;拉镜头的速度与主题情绪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要均匀
  必须注意拉镜头与后移镜头的区别,前者是机位不动,而只改变镜头焦距;后者是不改变镜头焦距,而只是机位边后移边拍摄。两者在空间感、画面景深效果、运动效果等方面,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三)摇镜头
  摄影机机位不动,摄影机镜头光轴发生变化,这种拍摄方式叫做摇镜头。一般包括水平摇、垂直摇、间歇摇、倾斜摇、甩镜头等。
  摇镜头主要模拟人的视线的环顾,可以展示大范围空间、扩大视野;可以利用小景别画面连续交代细节,并最终形成整体概念;可以建立同一空间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摇出意外之物,形成戏剧化效果;可以追随拍摄运动物体,表现动体运动过程中的情态。
  一般情况下,摇镜头中最重要的是起幅和落幅部分,其构图要严谨。如果是表现浏览效果,摇镜头的中间部分和起幅、落幅一样重要。摇镜头的运动速度与主题情绪紧密相关,常规情况下摇摄速度要均匀。极快速地摇摄,就是甩镜头,在影视作品中,它常常被用来交代时空转换,用来转场,运动过程中的影像基本都是模糊的。
  (四)移镜头
  摄影机架设在轨道车、斯坦尼康、机动车船等活动物体上边运动边拍摄,这种拍摄方式叫做移镜头。一般包括向前移动、向后移动、横向移动、曲线移动等。移镜头主要是模拟人的运动观察效果,主观性较强。在移镜头中,画框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视点不断变换,可以多景别、多构图地展现不同的被摄体或者同一被摄体不同的方面。
  移镜头可以拓展视野、展现多层次空间;可以表现大场面,如航拍;可以拍摄主观性镜头,给观众以强烈的参与感、伴随感。用移动镜头拍摄静止物体,可以表现其多侧面,也可以避免画面显得呆板。
   拍摄移镜头,通常要注意保持运动画面平稳(表现打斗、追逐、癫狂等场面的主观镜头除外),在手持机拍摄时,为了增强画面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广角镜头拍摄。移动镜头的运动速度、节奏要和主题相结合。在移动过程中,通常画面焦点要保持始终清晰。
  (五)跟镜头
  摄影机始终跟随运动主体一起边运动边拍摄,这种拍摄方式叫做跟镜头。一般包括前跟、后跟、侧跟三种形式。
  跟镜头是移动镜头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摄影机始终跟随一个被摄体运动,主体在画框中的位置比较稳定,画面背景不断变换,主体、机位、背景都在运动,动感强烈。
  跟镜头可以表现动体的运动姿态、运动速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跟镜头可以再现人运动过程中的观察效果,可以跟随主体进入拍摄现场,给观众以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
  跟镜头的拍摄通常保持摄影机与主体同速,形成“如影随形”的效果。在跟镜头拍摄过程中,摄影机运动可不随主体小幅度起伏而变化。在跟镜头拍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光线方向、光线强度、光线色温、画面焦点、拍摄角度等因素的变化,并随机做出调整。为了保证画面的稳定性,跟镜头拍摄可以采用广角镜头拍摄。为了保证运动过程的均匀、连贯,运动过程中一般不改变镜头焦距,也就是不会同时进行推拉镜头拍摄。
  (六)升降镜头
  摄影机借助升降车、摇臂、直升飞机、热气球等升降设备一边升降一边拍摄,这种拍摄方式所得的画面叫做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可以带来画面视域的扩展或收缩,可以形成画面多角度、多构图变化。升降镜头可以连续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可以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完成画面内容的转换,升镜头表现的是由点到面,可以展现场面、规模、气势,降镜头表现的是由面到点。升降镜头可以有效地带来画面感情状态的变化,通常升镜头表现的是由叙事状态转为抒情状态,而降镜头表现的是由抒情状态转为叙事状态。
  (七)综合运动镜头
  在同一个镜头中,将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各种运动摄像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拍摄的镜头叫做综合运动镜头。主要包括先后方式、同时方式、混合方式三种形式。在影视摄影实践当中,综合运动镜头常常和复杂的场面调度相结合。
  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记录完整的生活流程、情节过程;可以使画面转换更加流畅、自然;可以形成多变的运动节奏。综合运动镜头这种拍摄方式可以使长镜头理论和场面调度理论有机结合,形成最具影视特点的拍摄方式。
  在综合运动镜头拍摄过程中,要力求镜头运动转换与人物动作、视线转换方向、速度一致,追求画面外部变化与内容内部变化的一致。在综合运动镜头拍摄中,机位运动时要随时注意焦点、光线的变化。在拍摄同时方式综合运动镜头时,要注意多种拍摄方式的速度、节奏的配合,比如拍摄拉摇镜头,边拉边摇,至画面落幅时,拉、摇两种运动拍摄方式要同时结束,不可一快一慢、一早一晚。由于现在影视作品拍摄大都采用同期录音方式,因此,拍摄综合运动镜头时,要求摄影部门和录音部门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方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