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室内自然光
一、室内自然光的特征
室内自然光是指在室内环境中受到自然光的直射照明或散射照明或者两者共同照明的光线效果。在室内进行摄影艺术创作,可以将人类的一部分社会生活展示出来,同时也可以充分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室内建筑特点或陈设特点,从而来表现环境特色及文化和生活的情趣,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但是,室内的摄影艺术创作也离不开光,而且,很重要的是要利用室内自然光进行创作。那么,我们也必须对室内自然光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并掌握其规律。
(一)室内自然光的照明效果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受到室内建筑结构的影响;其次是受到自然光运动规律的影响。被摄体在室内的照明,总会受到这两个主要因素的作用和制约,这也展示了室内自然光照明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光效的真实再现。这主要表现为自然光的投射方向以及投射方向的变化;自然光的性质;自然光的明暗变化;自然光的色温等。
2.有的室内会有自然光和人工固有光
(建筑物中固有的光源)
混合照明的效果。由于人工光源比较多样、复杂,尤其会影响彩色摄影的效果。混合照明效果,也构成了室内光线的特征之一。
3.自然光照明的统一、质朴、简洁往往构成了和谐的光线造型效果。
(二)室内的自然光主要是室外天空散射光照明的结果
由于建筑结构的影响,室外自然光中的主要光源太阳光只能通过门、窗少量地投射到室内,它不可能象在室外普照地球表面那样普照室内全部。何况,如果是北半球门窗朝北的房屋,太阳光更无法投射到室内。因此,室外天空散射光就成为照明室内的主要光源。室外天空散射光的照明特征也必然作用、影响到室内自然光照明的效果。受天空散射光照明的室内,它的照明效果比较均匀,照明的亮度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变化不显著,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性。这对摄影就非常有利。受天空散射光照明的室内,它的照明效果简洁、统一、真实。这正是人工光照明难以做到的。在室内散射光亮度不够的情况下,用人工光进行补充照明时,人工光照明效果要和自然光照明保持一致,而不要破坏自然光照明的效果,即照明的性质、照明的亮度、投射方向及光比等。受天空散射光照明的室内,照
图7-6-1《去运动》
陈辉摄
明效果比较柔和,尤其在顺光情况更为显著。
(三)室内自然光下的被摄体的亮度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受到建筑物的门、窗的面积大小和数量以及门窗介质性质的影响。门、窗面积大、数量多,投射到室内的光线就多,室内就亮。室内的门、窗面积小、数量少,则投射到室内的光线就少,室内就暗。门窗上介质的透光率高(如玻璃)室内就亮,门窗上介质的透光率差
(如窗户纸、有门帘或窗帘遮挡)
,室内就暗。如陈辉拍摄的《去运动》表现一个小男孩穿好鞋子准备出去活动,该画面的明暗反差状况正常,从光线来源方向判断,这个房间应该是有多个光线来源,即有多扇门窗。
(图7-6-1《去运动》,陈辉摄)
2.被摄体距室内门、窗的远近。被摄体距离门、
窗近,被摄体就亮,被摄体距离门、窗较远,被摄体就暗。
3.受太阳光投射角度和强度的影响。由于太阳光投射角度和强度不一样,使室内自然光亮度会发生较大范围的变化。当室外太阳光照明充分时,室内的亮度就增加;此外,由于受太阳光照明,墙、地面或别的景物反射太阳光也使室内亮度提高。但由于太阳是在“运动”的,它投射到室内的光线也会受到“运动”的影响。当然,室内在有太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室内不但亮度提高了,而且照明效果也复杂丰富了。另外,太阳光的强度也影响到室内的亮度。太阳光照度大,室内就亮,太阳光的照度小,室内就相对暗些。
4.受到室外景物的影响。如室外较空旷,室内就要明亮些。如室外较近处就有高大建筑物挡住投向室内的光线,那么室内就暗些;如室外是较暗的物体如大树等,就会更多地挡住投向室内的光线,室内就更加阴暗。
5.受到室内景物的反射率的影响。室内景物反射率高,室内就亮,反射率低,室内就会显得暗些。
(四)室内在天空散射光和太阳直射光同时照明下,照明情况就复杂。
1.景物的亮度间距非常大。受太阳光直射照明的景物亮度很高,而受散射光照明的景物亮度却较低。它们之间亮度间距极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给摄影的光线处理带
图7-6-2《古宅新苗》
曾庆旻摄
来了困难,另一方面也给摄影的造型带来了好处。景物很大的亮暗间距,造成景物反差很大,往往超出了感光材料的有效宽容度,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被摄体的造型效果。尤其在逆光的情况下,即被摄体处在太阳光逆光照明下,这个亮度间距的矛盾更加突出。另外,强光面积过大,也会给摄影造型带来很多的困难,即处理画面亮度平衡的困难,由于亮暗间距大,选择基准曝光点也有困难,选择亮部或暗部作为曝光基准,都会有顾此失彼的缺点。选择中间亮度作为曝光依据,景物的亮度范围超出胶片的有效宽容度,不可能准确地表现出人的视觉感受的正常亮度效果。这是困难的一面。但是大的亮暗间距有时也会对摄影造型带来有利的方面,直射光直接照射进室内可以产生明确的光影变化,光影的大小、光影的位置、光影的亮暗间距经过一定的处理,可以使画面中产生丰富的光影等影调、色调结构。同时,从太阳光的投射角度以及光的色温和光谱成分,可判断大的时间概念,如早晨或黄昏等。《古宅新苗》这幅作品在室内拍摄,在室内散射光照明的基础上,有几束直射阳光由窗户照射进室内,直射光与室内的散射光形成很大的亮暗间距。由于直射光正好照射在读书的孩子们身上,亮主体与暗背景对比,再加上光线引导视线的作用,使得孩子们被突出出来。
(图7-6-2《古宅新苗》,曾庆旻摄)
2.景物在有直射阳光投射时形成较复杂的造型效果。在顺光下,直射阳光照下的景物亮度要比在散射光照明下的背景亮度高出许多,即这两者的亮度间距非常大,超出了感光材料宽容度的有效范围,所以往往造成画面强烈的反差。在侧光照明的情况下,景物受光面和阴影面之间的亮度间距也非常大,是感光材料的宽容度难以容纳的,也会在画面中造成极强的反差。在逆光的情况下,往往形成非常强的明暗光线对比。这种明暗对比的光线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景物的阴影面和景物的受光面的明暗对比;二是景物与室外景物的明暗对比。在逆光照明下,室外的景物亮度、景物的受光面的亮度都远远地超出了景物阴影面的亮度,造成了十分强烈的明暗对比的光线效果。在这样的光线条件下,景物往往呈剪影、半剪影的造型效果。
3.这种混合光照明效果的变化很快也很大,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不断地改变着太阳光的投射方向,从而也改变着太阳光的强度,继而影响着室内的光线照明效果:无光──弱光──强光——弱光──-无光。太阳光投射到室内的光的位置、面积的大小、投影的长短、色温高低及光谱成分都将随着太阳光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室内进行摄影创作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即选择太阳光投射的较理想的光线效果进行拍摄,才会获得较理想的画面。
(五)室内自然光的照明效果,受到大自然天体运动的制约
1.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室内自然光照明影响较大。阴天、雨天、下雪天等,由于室外自然光亮度下降,室内自然光亮度也下降;晴天,室外自然光照明的亮度很高,室内的自然光照明亮度也随之提高,何况有时阳光直接投射到室内,室内的亮度就更高。
2.季节的影响。一年四季中太阳光的投射效果是有区别的。冬季,太阳几乎没有顶射的状况(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而是处于斜射时期,而光线比较柔和,晴天时,形成太阳光较大面积地投射到室内的照明效果。夏季,太阳光的平射、斜射、顶射有着较明显的区别,所以太阳光投射到室内的情况也比较复杂,但总体来说,太阳光投射到室内的面积比不上冬季多。而在春、秋两季中,太阳光投射到室内的面积多于夏季又少于冬季。由此可见,季节的不同,太阳光投射室内的状况也不一样,从而影响着室内自然光的照明效果。
3.一天之内,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的影响改变着室内自然光的照明效果。这主要体现在光线投射的方向、光线投射的强度等方面。
自然光对室内照明效果的影响,是我们在室内进行摄影创作时必须要注意到的,要善于掌握拍摄的光线条件和时机,避开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有利的因素,充分利用室内自然光的造型条件。
(六)自然光和人工光混合照明
有的室内是在自然光和人工光共同照明的情况下,对黑白摄影来说,这一混合光照明只影响被摄体的影调结构,对彩色摄影来说,还影响着色调关系。光源的色温影响着被摄体的色彩关系。这种混合光照明的情况,有时是以自然光为主,人工光为辅;有时是以人工光为主,自然光为辅。拍摄时应根据拍摄现场的光源情况、感光材料的类别
(黑白、彩色或胶片、磁带)
、拍摄要求等作出具体处理。
总之,在室内自然光照明情况下,室内和室外的亮暗差距很大,景物的受光面和阴影面之间的亮度差距很大,明亮景物和暗的景物之间的亮暗差距很大。这就构成了室内自然光照明的重要现象。拍摄时,就是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处理好画面的亮度平衡的问题。感光材料往往难以容纳巨大的景物亮度间距,但摄影师则可以通过各种技巧──选择拍摄时间、选择拍摄角度、构图、人工辅助光、简化处理等等,使画面的光线效果得到恰当的处理,从而创造出生动的、真实的画面造型效果。
在摄影感光材料拍摄低照度照明场景的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在影视摄影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利用现场光拍摄的技术可能的情况下,在影视美学越来越追求真实、自然的情况下,我们研究、分析室内自然光的特点,就是要充分地、最有效地利用室内自然光光效下的美、真、实的造型效果,使室内成为摄影师进行摄影艺术创作的广阔的天地。对于室内自然光的运用对于影视纪实类节目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