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斜侧光 斜侧光即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镜头光轴方向成水平四十五度角左右的光线。受到斜侧光照明的被摄体,可以形成较好的明暗关系,因为它构成了受光面和阴影面,受光面的面积大于阴影面的面积,这样使画面整体造型效果趋向明亮。另外,斜侧光照明产生的影子也小于侧光造成的影子,而且一部分影子
被被摄体挡住,这也和表现画面的明亮度有密切关系。斜侧光能比较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轮廓形态和景物表面的质感。斜侧光可以创造比较丰富的影调层次。和侧光相比较,它所造成的层次要更丰富些,影调要更柔和些。和顺光比较,它的影调结构要丰富,反差要强些。斜侧光是一种主要的造型光,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光线,所以被广泛应用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图7-2-5《斜侧光照明图例》)
斜侧光照明的用光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窄光照明、正常斜侧光照明、宽光照明三种。
窄光照明即光源在被摄对象的侧前方六十度至九十度位置上,这种光对于那些表面起伏不大、立体感弱、需要强调其质感的事物来讲尤为适宜。这种光线使物体表面有明显的亮暗对比,立体感
加强。使用这种光线拍摄人物,要防止出现“阴阳脸”的明暗各半现象。这种光线效果,有时也适合于拍摄低调人像。《玛利亚》这幅作品是第八届国际影展黑白人像获奖作品,采用斜侧光中的窄光照明,在人物面部造成了明显的明暗反差,
人物的衣服、帽子和画面的背景均为暗色调,使得画面非常简洁,是一幅典型的低调人像作品。(图7-2-6《玛丽亚》)
正常斜侧光照明即光源在被摄对象侧前方四十五度至六十度角的位置上,这种光线照明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适中的明暗分布,有利于表现事物的立体感和质感。
宽光照明即光源在被摄对象的侧前方三十度至四十五度位置上,能充分照明被摄对象四分之三的面积,强调被摄事物的面积,这种光线,不适合宽平、线条不明显、起伏比较小的事物,对于事物表面的质感有一定的隐没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