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影 调 |
|
影调是指画面的明暗层次和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使观众感到光的流动和变化。影调可以说是光的空间存在形式。严格地说,摄影画面中的形状、线条、色彩都由影调来体现。比如线条在画面上体现为不同影调的分界。影调与具体的物体的明暗色彩有关。除此之外,还与流动于物体之间、流动与空间之中的光线有关。它们构成画面的“调”。这是借用音乐的术语。在摄影画面中,影调的结构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由白到黑的过渡层次和等级。在黑白摄影中它不但能再现物象,而且还能抽象地再现色彩。在彩色摄影中,则体现为在一种颜色中光向影的过渡、明向暗的过渡。光影层次分明,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现实的空间感就会明显,形象就会从画面上突出出来。
光影的明暗变化层次还会使画面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视觉节奏和韵律。景物的层次和空间距离及光源方向是获得这种丰富影调效果的途径。达·芬奇在《论绘画》中说:“尽管眼前的事物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渐渐隐形,相互联结,但我还是要把我的(距离)法则确立在二十五码的空间基础上。就像音乐家一样,他们在融为一体的音调之间总会表现出一定的音调变化。”
首先我们可以运用影调配置来形成画面基调。基调的形成要由画面内容、拍摄对象的特征和情绪气氛来决定,基调的不同给人的视觉印象也就不同。具体到一幅画面中,影调的配置一般都有一定的倾向,要以其中的一种影调为主,这就形成画面基调。如整体影调偏重深灰和黑色,就形成了低调画面;偏重于浅色和白色,就形成了高调画面;黑白影调相间,以柔和细腻的灰色为主时,就形成了正常的中间调画面。当然,画面是高调还是低调,不能绝对地按哪种影调占优势一概而论,还要注意处理好画面中所对立的影调,如大面积的深色调与小面积的浅色调对比才能真正形成低调画面,大面积的浅色调与小面积的深色调对比才能真正形成高调画面。
高调画面即以大面积的浅色调与小面积的深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在高调的画面中亮的和浅的色调占绝大多数面积,深的和暗的部分占得面积比较小,但是深的和暗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高调画面往往表现轻快、安静、优美、淡雅、纯洁、轻柔、梦幻等感情色彩,适宜表现工作、生活环境、自然景色为浅色调的题材。如高调画面适于拍摄较亮的环境、轻工业题材、科研、卫生、教育题材;适于拍摄儿童、妇女、年轻姑娘等,适于在雾天、雪天拍摄。拍摄高调画面,在选择背景时,一般是白色,也可是有淡淡的层次的浅色调,这样可以有利于表现空间深度,主体的选择应该以浅色调为主,但是最富有表现力的那一小部分应是深暗的。
拍摄高调画面,在曝光时,一般应稍微过度些,过度一档光圈左右,这样可以使整体画面影调偏亮。采用顺光或柔和的散射光照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画面中深暗的阴影的存在,是拍摄高调画面的有利的光线。如王刚峰拍摄的《模特》就是一幅高调画面,画面中背景是白的,女孩所穿的衣服是白的,只有较少的部分──头发、眉目、手臂颜色较深。(图5-3-1《模特》,王刚峰拍摄)高调画面不仅可以用来拍摄人像作品,还可以用来拍摄风光、静物等题材,黄志明拍摄的《荷》就是一幅高调画面,画面朦胧淡雅,仿佛是一幅水彩画。(图5-3-2《荷》,黄志明摄)
低调画面即以大面积的深色调与小面积的浅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在低调画面中深的和暗的色调占绝大部分面积,浅的和亮的部分占的比例比较小,但是浅的和亮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低调画面往往表现沉重、肃穆、悲伤、庄严、忧郁、深邃、恐怖、神秘等感情色彩,适合表现重工业题材及环境中深色调多的题材,如:钢铁、煤炭题材;拍摄老年人、成年的男人以及深思、专注、刚毅等神态等等。拍摄低调画面,背景选择一般为黑色,或是有细微层次的深色,主体选择也应以深的和暗的色调为主,但是最有表现力的那一小部分应为浅的和亮的。拍摄低调画面在曝光方面一般应稍微不足,应不足一档光圈左右。
为了保证低调画面当中深的和暗的部分占绝大多数的面积,一般都采用逆光、侧逆光、窄光或是散射光照明。郭艳民拍摄的《麦克莱伦·斯图尔特(Maclelland Stuart)教授》就是低调画面,画面中背景大部分是黑的,麦克莱伦·斯图尔特教授的衣服是黑的,只有面部、手部是亮的,保留有一定的层次,使画面显得背景干净、简洁有力。麦克莱伦·斯图尔特教授是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广播与电视系的教授,主讲《多机制作》课程,这是他在演播室中给学生讲解机位设置和导播切换。(图5-3-3《麦克莱伦·斯图尔特(Maclelland Stuart)教授》,郭艳民摄)
正常影调的画面是指明暗反差正常、影调层次丰富、画面当中包含了由白到黑、由明到暗的各种层次影调的画面。正常影调画面对表现色彩、质感、立体感、空间感是非常有利的,而高调画面和低调画面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但它们却都是以牺牲对色彩、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的准确表现为代价的。正常影调的画面,在日常的摄影当中是运用比例最大、最普遍的画面影调形式,它的效果真实、自然。正常影调画面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往往随着被摄体形象、光线、动势、色彩的构成呈现出不同的情感。正常影调的画面,在曝光方面要求一定要准确,只有曝光准确,才能充分利用感光材料的宽容度,包含尽量多的影调层次。
硬调画面是指明暗反差很大、对比强烈、影调层次不够丰富、主要只保留黑白两极影调而舍去中间影调层次的画面。硬调画面有木刻、版画效果。硬调画面往往可以突出被摄物的轮廓线和形状,主要表现戏剧化的、特殊的情感,画面显得有力度,可以带来硬朗、粗犷、豪放等感情色彩。一般用强烈的直射光拍摄,光比一般在6:1左右,硬调画面一般情况下运用较少,主要在特殊场合、表现特殊感情时运用。
柔调画面是指明暗反差较弱、对比较弱、较多中间影调层次、画面当中缺少强烈的明暗对比的画面。画面显得柔化、朦胧、轻盈,视觉效果淡雅、愉悦,多用柔和的散射光拍摄,光比较小。此外,采用长焦距镜头、加用柔光镜、加纱拍摄也会使画面柔化。
在摄影创作当中,我们要注意形成影调的对比。对比“就是利用各种矛盾达到相互衬托的目的”。摄影艺术画面中影调的对比,就是利用画面中影调面积与影调等级的对比,形成对比感的过程。在对比中突出主体,在对比中表达主题思想。
影调对比,需要调节和处理好画面中的各种对比关系:
主体同背景的影调对比。这是在一幅画面中首先要处理好的。主体的影调不能同背景的影调浑然一体,两者要有区别。在高调和低调画面中,两者形成近似两极对比,主体从大面积的对比影调中映衬而出,十分醒目,视觉冲击力大。如果主体同背景在颜色和影调方面比较接近,视觉感受则平柔和缓不易引起视觉冲动。
主体同陪体及周围物体的影调对比。这种对比虽不及前者重要,但也是不可忽视的。要防止陪体及周围物体喧宾夺主,同主体形成对峙状态。陪体及周围物体的影调要服从主体同背景之间的对比。在高调画面中,陪体及周围物体的色调要尽量倾向于浅色调;在低调画面中,陪体及周围物体的色调尽量偏重于深色调。
前景同背景的影调对比,这种对比是再现空间表达透视的需要,前景物体深和暗,背景即远处物体淡而浅,能够较好地拉开画面影调对比,加强视觉空间感。这种对比在逆光照明下尤为明显,阴天或散射光照明下,对比减弱。
再次,我们要注意画面影调的合理配置。自然界中各种颜色的景物最终要转化为不同影调出现在画面上,这就需要在拍摄中注意影调合理搭配、处理,不仅要有章法,防止出现影调在画面中的等量对称、平分秋色现象,也要防止画面中影调过于零乱、斑斑点点、主次不分等等。
技术条件对形成画面影调也有影响,如前期拍摄景物的选择、光线的运用、胶片的性能、滤光片的合理使用、曝光的准确与否都会给影调的正确再现、配置带来各种影响。一般要求每一幅画面(不论高调、低调画面还是正常中间调画面)都应有黑白灰的影调配置。如果曝光和技术条件掌握不当就会使画面某一部分失去影纹层次,造成影调配置的失调,也很容易破坏整个画面影调配置的和谐、完整和统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