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线条、形状、影调 |
|
学习提示与内容提要 |
有形线条与无形线条 |
线条与视觉心理的关系 |
提炼和强化形状的方法 |
高调、低调、中间调画面 |
|
第一节 线 条 |
|
在平面造型艺术中,线条是造型要素之一。在绘画艺术中,有的画家甚至把线条看成是绘画的的唯一要素。在我国传统画论的“六法”中,将“骨法用笔”列在了第二位。“骨法”在这里指的就是应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
线条具有很大的视觉表现能力,摄影画面形象的再现主要在于对事物的最有特征的线条的再现和勾勒,眼睛和大脑总是首先把景物中的线条识别出来分辨物体。
线条可以使画面中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赋予画面一定的画面形式,线条还能够借助线性透视,强化空间感和引导观众把视线投向兴趣中心和远方。线条的本质是运动。这是因为两点之间有一种互相靠拢的吸引力,能促使观众感觉到两点之间存在着一根线条,直线或曲线的产生,伴随着还产生了起点、终点概念。无论是直线、曲线还是其他不规范的线条,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有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倾斜方向,放射方向......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线条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语汇,已经成为一种象征物,融入了人类文化的积淀。不同的线条,往往能引起观众的不同的情绪和感觉。依靠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感知的经验,线条调动了观众的艺术想象。如:直线往往给人以刚直、有力感;曲线往往给人以优美、圆通、优雅、律动的感觉;垂直线条往往给人以崇高、庄严、向上、高大、稳定、刚毅的感觉;水平线往往给人以安静、平稳、宽广、萧条的感觉;波浪状线条会给人以轻快流动、节奏平缓的感觉;S形线条给人以优美抒情、流畅、轻快、曲折、富有节奏之感;放射线条给人以热情奔放、活跃、向外辐射发散的感觉,有突出中心,向外扩展的视觉功能;倾斜线条往往给人以运动、动荡、不安、倾倒、矛盾的感觉;X形线条给人以深远、空旷、纵深、遥远的感觉;圆形线条往往给人以运动、滚动、圆满、优美、完满、舒适、柔和的感觉......线条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我们运用线条的生理心理依据,结合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线条,运用不同的线条表情达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画面当中线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形线条,一类是无形线条。有形线条一般指物体轮廓线或影调与影调间各自的界线,是人们把握一切物体形象的标准。有形线条直观、可视,看得见摸得着,以明显的线条结构出现在画面中。无形线条是指几个处在一定关系中的物体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假定的线条。无形线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客观地发挥着作用。如有规律排列的事物形成的虚线、人物的视线、动体的趋向线、动作线、事物之间的关系线等。在注意运用有形线条进行画面造型的同时,大家也要加强对无形线条的观察、提炼、运用能力。 现实生活当中,线条是无处不在的,但是线条的存在又是杂乱无章的,所以必须要学会选择和提炼线条,学会乱中求理,使对主题表现有用的线条精练地显现出来。 不同的拍摄时机,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线条特征,选择最佳瞬间拍摄、选择“决定性瞬间”拍摄,会以最佳的线条表现事物的姿态和外部特征。
运用不同焦距镜头的不同造型功能也可以起到提炼线条的作用,广角镜头会夸张线性透视,强化纵向线条特征;长焦镜头会压缩纵向空间,强调横向排列的线条;变焦距镜头可以拍摄爆炸式画面,产生由画面中心向外扩散的虚线条。 利用快门速度的变化,也可以提炼出线条,高快门可以凝固动体动作,出现不同线条姿态;慢快门可以使快速动体产生拉长的虚线条,采用B门或者T门拍摄还可以使暗环境中的发光动体拉成亮亮的线条,使点变成线。《盛世》这张照片采用B门拍摄,使画面人群中间的动体变成了虚化的线条,由于B门的使用,使线条得以产生。(图5-1-7《盛世》,姚凡摄)
通过曝光控制,利用画面中不同部分较大的亮暗反差,可以提炼线条。比如拍摄夕阳下的小河,河面上波光粼粼,河面的亮度远远大于河岸上景物的亮度,如果按照河面的波光部分确定曝光值,那么画面中的河岸上景物会明显曝光不足,显得非常深暗,这样小河的线条会显得明亮,被突出出来。郭勇坚拍摄的《河道弯弯》这张照片就是利用曝光控制的方法,以水面闪烁的波光来确定曝光量,由于水面反光较强,所以河流两岸曝光严重不足,从而使河流的线条特征得以突出。(图2-1-4《河道弯弯》,郭勇坚拍摄) 此外,通过角度、光线、虚实的变化,通过与框架的配合,进行局部或全部的取舍,也会产生不同的线条。
在线条运用中,还要注意运用线条表情达意,表情达意的基础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线条与人的心理”。不同的线条会在人的心理引起不同的反应,我们必须要注意不同的线条与不同的画面主题的契合。比如表现柔美的女子,画面中就应该出现较多的曲线条;表现男人的阳刚,画面中的直线条应该更加适合。 在线条运用中,还要注意形成一定的节奏感。节奏感实际上是一种能引起人们情绪反应的秩序感。听觉有节奏,视觉也有节奏,形成视觉节奏的元素就是线条的位置、线条的大小、线条的粗细、线条的距离、线条的规则排列和线条的曲直弯延。线条所表现的节奏,有的是客观景物本身具有的结构形式,有的是经过创作者构思加工后所形成的节奏,节奏处理贵在变化,有变化的节奏才会产生美感。缺乏变化就会呆板,少生气。 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苑晓梅拍摄的《秋影》利用宿舍楼顶护栏的投影形成一定的节奏,为了求得变化放上一片黄叶,画面虽然简单,但是可以感觉到她已经有了运用线条的意识。(图5-1-8《秋影》,苑晓梅拍摄) 线条形成的节奏比较简单,同样或相似线条的重复可产生较机械的节奏感,因为线是点的轨迹,所以线的粗细形状、起伏流动的感觉能产生轻重缓急各自不同的节奏。一般说来,具象丰富、分布较整齐、有规律或是同样反复的趋势,则节奏较为轻松愉快;若具象
简单突出,线条变化也不大,则节奏深沉而单调。再加上画面影调(高调、低调等)的参与,节奏的感情色彩就会非常明显。因此,一幅摄影画面的主线的形状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决定节奏的情绪感觉,或柔美舒缓、或雄浑奔放,在拍摄时必须仔细提炼。许多被摄物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视觉节奏,还有一些被摄物体只要你变换一下拍摄的位置与角度或者更换一下不同焦距的镜头,便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节奏。 要注意发挥线条在画面中引导人的视线的作用。在画面中只要有明确的线条存在,这个线条肯定就会起到引导、限制人的视线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安排、突出画面中的主体事物,借助线条的作用使观众的视线在画面中迂回流转,按照创作者的意愿去读解画面内容。法国摄影家马克.吕布拍摄的《天安门·1992》(图5-1-9)中电线杆子的投影形成了一根明显的线条,将观众的视线由画面前景处的人引向画面后景中正在拍照的人,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视觉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