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质 感

  用艺术手段真实地描写现实,是和表现现实世界物体的表面质地紧密相关的。令人信服地表达出物体的质地有助于达到影像与原物的相似,而使观众在看一幅画面或照片时能够确切地认识被摄体。
  所谓质地是指物体的表面构造的性质,在画面上对物体表面质地的表现主要是模拟表现物体的质感,所谓质感是指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表面结构特质的真实感。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了解物体质地、表面特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观察,对于人们所熟悉的物体,眼观其物,便可通过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分析判断出其表面质地。第二种方法通过触觉,对于不熟悉的物体,或易引起视觉错觉的物体,往往人们要通过触觉感知。然而在摄影画面中,我们只能通过视觉来感知物体的表面质地。
  现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根据其表面质地的不同,一般可以分成四大类,即粗糙表面结构、光滑表面结构、透明的物体、镜面的物体。各种物体的质地不同,其表面结构特征不同,其对于光线的反射特性也不同,在摄影当中表现其质感的方法也不一样。
  粗糙表面结构的物体,如老年人的皮肤、皮毛、麻布、树皮等,表面凹凸不平,高低起伏,对投射来的光线呈漫反射状态,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成为散射光,所以其表面亮度比较均匀。
  表现粗糙表面结构物体的表面质地,要考虑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在照明那种结构上纤

   
  图4-3-1《山区牧民》  
 
细的、为眼睛辨别不出的表面时,应采用柔和的光线修饰,即用光线描画出皱摺和折痕以及立体形状的各个面。这种光线仿佛能破开无光泽面的平面,打破它们的单调性。如果用强烈的光线或曝光过度,无光泽面就会在画面上成为充满亮光的一种单调而枯燥表面,这样,对物体表面质感的表现是不利的。而对于表面结构极粗的、眼睛容易识别的表面,为了表达出其粗糙的表面结构,往往采用具有一定亮度的、与物体表面呈一定角度的侧光、斜侧光照明,这样可以使物体表面细微的起伏部分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层次,在物体表面产生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 影。顺光不能在画面上表现出粗糙表面的质地,因为在顺光照射下凹凸部分是被照的同样明亮,因此表面的凹凸变为是平的,而表面结构在画面上也失去其主要特征,在摄影的表达上失真了,影像也就失去其生动性和说服力。《山区牧民》(图4-3-1)这幅作品曾在1987年香港大众摄影会举办的第十七届国际沙龙中获铜牌奖。这幅作品不仅充分发挥了镜头的威力,对牧民的形象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散射光的魅力。散射光柔和均匀,可以保证影纹的高度清晰和层次的充分体现。这样,不论是历历可数的须发,还是饱经风霜的皮肤,以及牧民身上粗糙的披肩,种种不同的质感,都能得到最细腻的刻画。

   
  图4-3-2《萝卜》
杜毅拍摄
 
 
  光滑表面结构的物体,如金属制品、油漆木器、磁器、塑料、丝绸、玉器、皮革等,对投射光线呈混合反射的特点,即既有向各个方向的反射,也有成一定方向的单向反射,它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柔和的闪光,柔和的高光部分,且高光部位同其它部位明暗对比十分明显。
  在照明光滑表面结构物体时,应当用倾斜的、从一定角度射向被摄体表面的散射光,并且要注意选择能见到其表面高光的位置拍摄,注意形成其表面高光点,不要避开其高光点,此外还应该注意尽量使亮暗间距控制在感光材料的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杜毅拍摄的静物作品《萝卜》,画面中既有萝卜瓤这种较粗糙的表面,又有萝卜皮、刀子等光滑的表面,在用光上采用了较高的、柔和的逆光,使两种表面质地都得到了较好的表现。(图4-3-2《萝卜》,杜毅拍摄)
  透明的物体,如茶具、酒具、瓶子、晶体类、透明塑料制品等,主要特点是透光,它可以使光线照射透过物体,此外由于物体本身的折射作用,又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亮度不均的光斑。

   
  图4-3-3《诱惑》
梁力昌拍摄
 
 
  在用光时,一般要采用逆光、侧逆光照明,让观众在画面上看到光线穿过透明体,还要在正面用辅助光来再现物体正面的质感。整体光线应该趋于柔和,光源不宜过多,防止在物体表面产生过多的高光点。此外背景光线不宜太亮,避免物体同背景色调重叠。将透明物体表现成为能看到其后面物体的一种介质,表现它里面或它后面事物的影像也可以强调物体的透明特征。梁力昌拍摄的《诱惑》就是采用逆光照明,采用暗背景衬托,来表现酒杯的透明特征。作者独具匠心地将三个杯子中装上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液体,丰富了画面色彩。红色液体杯中的红花起到一个视觉支点的作用。(图4-3-3《诱惑》,梁力昌拍摄)
  镜面物体,如镜子、抛光物体、宝剑、钢刀等,对投射光线进行单向反射,而且物体表面会产生亮度极高的高光点,亮暗部分之间的反差极其悬殊。镜面物体另一个本质特征是能够清晰成像,这使得镜面物体对被摄对象、被摄场景空间具有一定的“拷贝”能力。
  在照明镜面的物体时,不应当采用强烈的直射光,而应当采用极柔和的散射光,在保证物体表面高光的同时,要提高亮部周围的亮度,尽量缩小亮暗差距。此外要注意寻找特定的角度,来表现镜面物体表面的高光。镜面表面本身会反射出其周围的物体,用光线照亮这些物体,就会在镜面上反射出清晰的影像,从而在画面上表现其所固有的成像特性,使观众感觉到镜面表面结构的性质。
  郭艳民拍摄的《纽约百老汇》(图4-3-4)表现的是纽约百老汇大街旁建筑物玻璃幕墙上反射的影像,百老汇大街上各种巨幅戏剧演出广告鳞次栉比,加上玻璃幕墙反射的扭曲、变形,形成了一种光怪陆离的视觉形象,更加增强了似真似幻的戏剧性效果。

   
  图4-3-4《纽约百老汇》,郭艳民摄  
 
  在影视片的拍摄当中,除了要很好地表现镜面物体的质地外,很多时候还会巧用镜面物体,特别是镜子。镜子可以使一些抽象的、内在的情绪具象化,可以使其清晰地展现在影视画面上,更加外在、更加直观,如表现主人公内心很苦闷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往往将这种段落处理在镜子前面,镜中的影像可以很好地传达其内心的情感;镜子具有将单一平面空间多样化的能力,向镜子的方向拍摄,即可以看到镜子这一面的空间,又可以看到镜中空间(实际上是镜子对面的空间);在少数情况下,还可以用镜子起到借光、移光的作用。
  无论粗糙表面结构的物体、光滑表面结构的物体、透明的物体还是镜面物体的质感表现除了光线处理外,背景运用也很重要,背景在影调、色调方面与主体有对比,背景中的景物的表面质地与主体质地有对比对主体事物质感的表现也很重要。此外,掌握准确的曝光等技术条件,以及选用最佳镜头的最佳成像光圈、最佳成像焦距等也是保证真实还原物体质感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