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散点透视

   
  图4-1-6《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作
 
 
   按照中国、日本古代画家的构图准则,画面空间幻觉的产生,并不在线性透视,而是来自画家对自然的感受。所以,中国、日本的古代画家在作画时,从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观察点,而是一会儿爬上山顶眺望,一会儿走下石级细看,然后,综合自己多次观察的印象,随心所欲地画出反映他内心感受的画面。散点透视构图法造成的空间幻觉,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而且随意性较大,能潇洒自如地传达摄影家对世界的看法,淋漓尽致地喧泄摄影家对生活的感受。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散点透视的典型例子。(图4-1-6《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作)
  散点透视构图法物化到摄影创作中,成为叠印法和粘贴法。
  (一)叠印法

   
  图4-1-7《松荫高士》
郎静山摄
 
 
   叠印法即把在各处拍到的各种景物叠印在同一画面中,叠印时并不需要考虑组合而成的画面是否符合线性透视。中国著名摄影家郎静山先生是个运用散点透视创作中国式摄影作品的大师,是20世纪颇有影响的摄影艺术家,享居世界获最高荣誉的艺术大师之列。他于1963年拍摄制作的《松荫高士》就是把拍摄于不同空间的人物、松树、山石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中。(图4-1-7)郎静山因“集锦摄影”而成名,关于“集锦摄影”,他在《集锦照相概述》中讲到:“经作者放映(放大)时之意匠与手术之经营后,遂觉天衣无缝,其移花接木,旋乾转坤,恍若出乎自然,迥非剪贴拼凑者可比拟也。此亦即吾国绘画之理法,今日实施于照相者也。”
  (二)粘贴法
  拍摄时,有意识地对某一景物进行连接拍摄,包括全景、中景、局部,然后从中选择合适的片断粘贴起来,创造出一个超常或超宽的画面,以容纳更多的东西。粘贴时同样不必拘泥于线性透视,只要画面看上去舒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