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画面景别的划分
在美国好莱坞摄影工作网站(www.hollywoodcamerawork.us)发布的研究生课程《好莱坞摄影工作》(Hollywood camera work)音像教学节目中,将画面景别划分成十种,分别是全景(Full Shot)、中全景(Medium Full Shot)、“牛仔”景别(Cowboy Shot)、中景(Medium Shot)、中近景(Medimu Close Shot)、近景(Close Shot)、宽特写(Wide Close-up)、特写(Full Close-up)、中特写(Medium Close-up)、大特写(Extreme Close-up)。
在这十种画面景别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牛仔”景别(Cowboy Shot),它主要来自于美国传统的西部片,画面范围包含人物身体胯部以上的部位,胯部是美国西部牛仔挎枪的位置,这种景别有利于表现牛仔扶枪、拔枪等动作。其他各种景别划分,与中国传统的摄影理论对景别的划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于根据被摄物体在画面当中成像大小将基本景别划分为五种,分别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前面所说的中全景、中近景、宽特写、中特写、大特写景别都是在这五种基本画面景别基础上的细分。
(一) 远景
远景是从远距离拍摄所得到的画面景别,它能够包括被摄景物广阔的空间,包括较多的空间景物,易于表现整个环境和总的气势,但不利于交代具体情节和细部。在远景画面中,可以表现自然环境、景物规模、数量、气氛、气势,表现自然景观和大的群众活动场面,情节、细节的塑造降到次要地位,空间环境塑造是画面的主要任务。如电影《英雄》的结尾处,“飞雪”和“残剑”双双死在大漠旷野之中,周围的空间十分广阔,全部呈现为橙黄的暖色调,只有画面中间小小的两个穿白衣服的人,在旷野的风中寂静不动,静静展示生命在天地之间的消逝。(图3-4-2电影《英雄》截图,摄影指导:杜可风)
在远景画面中,空白、空间往往占据较大的面积,在画面中占优势地位,可以引人联想,寓情于景,创造自然含蓄美和无限深远的意境,在影视片中,经常运用远景来抒情,展示志向、理想、抒发情怀。田壮壮拍摄的《茶马古道·德拉姆》中,没有细致地展现赶马人在茶马古道上行路的艰难,没有细致记录他们在路上的生活细节,而是在各个段落之间,采用了一些大远景画面拍摄马帮在天地之间的行走,在画面当中,如果不是马帮在运动,马队和人几乎小的看不到了,配着如梵音般的音乐,从而让观众感到山是那样雄伟险峻、天是那样的高远神圣,而人是那样的渺小和坚韧。
远景的处理,要注意“远取其势,大处着眼”,寻找具有概括力的形象,注意提炼大的线条、轮廓、形状和色调构成骨架,如: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流、崎岖的小路、绿色的原野等。
远景画面忌讳景物庞杂、重叠,忌讳影调、色调斑斑点点、五彩缤纷,必须有某种景物占主要地位,必须有某种色调形成画面的总体趋势。
处理远景画面,往往会有意识地运用前景,以强化空间感、形成形式上的对比,丰富画面语言。但是要注意,如果画面为了表现空旷辽阔,那么往往不会在近距离安排成像较大的前景景物。在远景画面当中,经常会寻找某一事物作为画面的支点,以结构画面,有时还可起到参照物的作用。
在影视摄影当中,拍摄远景画面,往往采取定焦距镜头、固定拍摄方式,可以向观众展示空间环境,可以展现运动体在画面当中的位置变化。远景画面由于包含的空间范围比较大、包含的空间景物比较多,观众的视线活动空间比较大、视向比较随意,在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时往往需要保留一定的时间长度,以便人们看清画面内容。
(二)全景
全景景别如果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包括成年人人体的全身,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完整,表现被摄对象全貌,并且被摄体周围没有过多的空白的画面景别。
全景画面主要用来客观地表现被摄体的全貌。在全景画面中,被摄体被原原本本的展现在画面中,与远景景别、中景景别、近景景别、特写景别相比较,全景画面对于被摄体没有进行缩小或者放大,基本没有过多人为主观的取舍。
全景画面往往用来交待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被用在一个影视段落的开始。在全景画面当中,各个事物所占据的画面位置、空间大小、动作方向都可以得到清楚的交代。在影视摄影当中,全景画面往往是一个段落的主镜头,它往往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一个场景拍摄,全景为总角度,依据全景确定总体光线效果,确定事物间的轴线关系,确定影视段落的画面影调、色调、情感基调。
全景景别画面中,环境还占有一定的画面空间,全景景别画面可以交代被摄事物与环境的关系,使事物和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特定环境也可以渲染画面的整体气氛。老摄影家吴印咸拍摄的《白求恩大夫》(图3-4-3),拍摄于1939年11月,白求恩大夫在离战场只有四五里的黄土岭土地庙中为伤员做手术,画面采用全景景别,不仅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和他的三位助手的关系,还表现了周围的环境,有效地展示了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加强了对白求恩大夫勇敢、敬业的高尚精神的表现。
全景画面的处理,需要注意确保主体形象完整,避免“缺少边沿”,也不能“顶天立地”,既要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的完整,又要在主体周围保留适当的空间。
(三)中景
中景景别如果以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则是指人的腰腹以上(坐姿)或膝部以上(站姿),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包括其主要部分的大部分。
中景景别可以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影视节目中,常常被用来表现人物对话,展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反应。
中景景别有利于反映人物的动作、姿态、手势,在拍摄中景画面时,要注意保留人物手势动作的完整,避免出现手臂挥出画面,上半身体位被画框切割。
中景景别最大的优点是表现情节,中景景别是比较适中的景别,它可以使人物交流得到充分展现,既能够交代人物的动作姿态,又能够看到人物的神态表情,对事物表现不致过粗也不会过细。
郭艳民拍摄的《中景人像》(图3-4-4)采用逆光拍摄,人物的头上和肩上都有了明显的轮廓光。人物正面用闪光灯给与辅助光,以控制拍摄现场的光比和反差。背景当中的黄色的迎春花形成了画面的色彩基调,表现了明媚春光中人物的惬意和舒适。
中景景别画面中,环境景物的成为次要的表现对象,中景景别画面只能保留小部分环境景物,而把绝大多数环境景物排除在画框之外或者画面景深之外。
(四)近景
近景景别如果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人的胸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只包括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
近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内心活动。近景拍摄人物,要注意“近取其神”,注意处理人物的头部姿态、面部表情、人物的眼睛、人物嘴部的细微动作,如果人物的手进入画面,要特别注意人的手的动作和手势。
近景常常用来表现物体的局部特征。对于物体近景画面的处理,一定要注意“近取其质”,注意运用好光线,表现好物体的纹理、质地、层次。
近景景别画面中,环境空间进一步被排除在画框之外或画面景深之外,环境处于完全的陪衬地位,主体得到进一步的突出,画面已经超出了人眼对事物的正常视觉感受范围,有一种强行“放大”的意味,画面对观众视觉的“强制性”进一步加强。
郭艳民拍摄的《近景人像》(图3-4-5)重在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较好地表现了模特的眼神,展现了人物的手势及身体姿态,画面中空间环境完全处于景深之外,形成虚化的色块,与主体人物的衣服色彩形成对比并且和谐统一。
(五)特写
特写画面如果按成年人的人体为标准来衡量,一般指人的肩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事物的细部,避其外部轮廓线,深入其内部。运用长焦距镜头或运用短焦距镜头靠近拍摄,都可获得特写画面。
特写画面可以起到突出、强调某事物或者事物局部的作用,特写景别画面可以把被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简化背景,突出主体。
特写画面主要用来表现细节,它具有概括力,单一、凝炼,细节刻画主要是为了艺术的概括,可以通过一点透视人的内心和事物的本质。注重细节的发现、捕捉、运用,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文学艺术如此,影视创作也不例外。特写往往注重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特写镜头排除了外部空间的干扰,更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事物内部,有通过外表看本质的意义,“优秀的特写都是富有抒情味的,它们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眼睛”。在电视新闻摄影当中,摄影师在新闻现场发现细节、捕捉细节的能力体现着摄影师拍摄水平的高低。在电视新闻摄影当中,摄影师发现、捕捉细节能力的重要性,要超过摄影师画面造型能力的重要性。
特写具有含蓄性,富有寓意,具有很强的主观感情色彩。在特写画面当中,被摄物体细部被强行“放大”,观众注意力被“强制”集中于事物的局部,它可以造成凝视、审视、触目惊心等视觉效果,也可以调动观众想象,以小见大,从局部想到全貌,使事物较之生活本身,更易于显示它的内在含义,便于寄托创作者的特殊的感情。
在影视片当中,特写画面还可以造成节奏的重点,由于特写画面景别较小,不具有明显的环境特点,所以,在影片或电视片编辑时,它往往被用来校正上下画面的跳轴或者起转场作用,承上启下。
特写的拍摄往往要注意抓取富有表现性的细节,把日常生活当中某些细微的、不被人注意的、但却蕴藏着丰富生活内容的东西显示给观众,揭示事物的本质,引人联想、引人深思。拍摄人物特写需要抓取富有表现性的神情,使人联想到人物的命运,从而更深刻的揭示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征。拍摄人物特写往往要注意抓取最能揭示人的内心活动的部分──眼睛和手,让人们洞悉和探索不同人物的不同内心世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思想感情,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的眼睛当中表现出来。“手是人的第二张脸”,人类行为和动作焦点总是体现在的手上,人的长期的劳动,也赋予人的手以明显的职业特征,人的手的动作还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显现出其内心感情。
汤辉拍摄的《丽人》就是用特写突出人物的一个局部,在两只耳朵上面戴满了各种金质的饰品,几缕纤细的头发和小面积白皙的皮肤,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自由地想象两位女子的美丽。(图3-4-6《丽人》,汤辉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