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俯角度拍摄
  俯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处在正常视平线之上,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都知道,登高才能望远,即所谓“高瞻远瞩”,所以,俯角度拍摄有利于展现空间、规模、层次,可以将远近景物在平面上充分展开,而且层次分明,有利于展现空间透视及自然之美,它有利于表现某种气势、地势,如山峦、丘陵、河流、原野等,有利于介绍环境、地点、规模、数量,如群众集会、阅兵式等,利于展示画面中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间的方位关系。
  陈凯歌导演、赵非摄影的电影《荆轲刺秦王》是一部大制作的电影,该片的摄影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在该片中既有气势恢宏的古代战场战争场面,也有规模巨大的宫廷内部杀戮场面。其中有一段嫪毒谋反,带领自己的门客意图刺杀秦王嬴政,可是嬴政事先已经有所预知,并进行了相应的准备,结果嫪毒等人中了嬴政事先设下的埋伏,被众多秦兵四面包围,最后将所有谋反的门客尽数射杀。这一段落,陈凯歌共调动群众演员千余人,镜头画面主要采用俯角度拍摄,表现双方的对峙,表现场面的全景。这一段落中第一队秦兵从高高的台阶上步步进逼而下的处理方法,很容易让人想起世界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阶梯”。

   
  图3-3-6电影《英雄》截图
摄影指导:杜可风
 
 
  张艺谋导演近年来的几部作品也都属大制作,这不仅体现在投资多、场景奇、主打演员身价高、视频特效复杂等方面,也直观地体现在画面拍摄上。在电影《英雄》播放片断中“秦军箭阵攻赵国书馆”一段,就有不少大场面画面,让人对秦军的训练有素、秦军的强大有非常强烈的感受。对于表现这种大场面全景,无论是采用直接拍摄的方法,还是采用视频特效处理,在视觉角度上必定是采用俯角度展现。(图3-3-6电影《英雄》截图,摄影指导:杜可风)

   
  图3-3-7《十月的螃蟹》,黄翔拍摄  
 
  摄影家黄翔拍摄的《十月的螃蟹》采用俯拍角度表现一个小场景的全貌,画面中有中国国酒茅台酒、花雕酒,下酒菜是煮熟了的螃蟹,画面的右上角是菊花的投影。大家都知道,吃螃蟹的好季节是十月,菊花盛开是在十月,螃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常常被称作“横行霸道”,菊花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常常代表着高洁、傲骨,最好笑的是画面中有四只螃蟹,其中一只是肚皮朝上的,细看之下,发现那是一只母螃蟹。原来,这幅画面拍摄于“四人帮”刚刚粉碎之后,采用隐喻的手法,利用“横行霸道”的螃蟹来暗喻“四人帮”的三男一女,表达了摄影家对“四人帮”的愤恨和“四人帮”被粉碎后自己的喜悦之情。(图3-3-7《十月的螃蟹》,黄翔拍摄)

   
  图3-3-8《宏伟的乐章》
姜立明拍摄
 
 
   俯角度拍摄与对角线构图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充分展示空间纵深感,充分展示纵深线条。
  姜立明拍摄的《宏伟的乐章》采用俯拍角度,充分展示了长城的线条由近及远的延伸。画面的精彩之笔在于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长城上垛口的投影,在侧光照射之下,光影极富节奏感,光影运用很有特点。这张照片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还使用了特技手法,在放大时对长城周围景物进行了“加光”处理,求得了画面的简化、主体的突出,这一点从伸进长城的几个树枝就可了解到。(图3-3-8《宏伟的乐章》,姜立明拍摄)
  俯角度拍摄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它往往表示反面的、贬义的感情色彩,有时也表示一种威压、蔑视的感情色彩,这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心理定势有关,在日常生活当中,当我们去俯视一个事物时,我们自身往往处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心理处于一种较优越的状态,在某种情况下,如果违反了这种心理定势,就会给人们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感受。
  俯拍角度会改变被摄事物的透视状况,形成一定的上大下小的变形,这种变形在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更加明显,要注意加以控制。在影视摄影当中,我们常常运用俯拍角度造成的变形贬低或者丑化某些事物。
  俯角度拍摄还具有简化背景的作用,它可以找到单纯的、干净的地面、水面、草地等作为背景,可以避开地平线以及地平线上众多的景物。如果拍摄距离比较远,那么不仅背景被简化了,被摄主体的细部也将隐没,而只剩下简洁的轮廓、线条、色块和图案,具有简化构图的能力。

   
  图3-3-9《棉花包》
(法)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法国摄影家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在象牙海岸拍摄的《棉花包》(图3-3-9),由于拍摄距离比较远,所以,一个个的棉花包看起来象是菜花一样,只有仔细观看,才能发现在棉花包堆里还躺着一个黑人。远距离的俯拍简化了构图,强化了画面的抽象效果和形式感,使人视觉上觉得新奇。
  俯角度拍摄可以造成前景景物的压缩,使前景中的物体在画面中处于偏下的位置,显得渺小,使后景中的事物处于画面中片上的位置,显得突出。俯角度拍摄对跳跃动作高度的表现具有压低作用,居高临下地拍摄,使得跳跃物体无法摆脱背景中的地面景物,跳跃物体与地面景物重叠、相混相杂。俯角度拍摄使物体的顶面变成可见的,这有助于富有表现力地表现出物体的立体状态和体积。俯角度拍摄往往使地平线位于画面的上方,可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使画面显得深远、透视感强。如果地平线处理在画外,则往往是采用大俯角度拍摄,空间表现指向明确,观众的注意力将被集中在画框之内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