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均衡
  平衡原是物理学术语,表示在两个或更多物质因素存在排列中进行的自控与和谐调整。在自然界,物体都是服从力学规律在运动及稳定状态中生存、发展。平衡是生理器官控制的一种心理体验。阿恩海姆说:“一个观赏者视觉方面的反应,应该被看作是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追求平衡状态时,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上的对应性经验。 人所共知,物之不正,会倾斜;倾斜的房屋会倒塌。这是物理失去平衡的必然后果。生态失去平衡就会产生自然灾害;经济失去平衡就会出现供求失控;生理失去平衡,如长久不能调整,而又不能适应,就会有眩晕反应;心理失去平衡就会产生行为失态,情绪上的反常。人有各种感官,可感知客观事物的平衡和不平衡。艺术处理不应违反人们心理方面的经验和感受,这点对影视艺术形象构造,尤为重要。配置得当的视觉因素,刺激视觉器官,会使人产生平衡感,否则就会有失重感。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心理活动都趋向于一种最简单、最平衡和最规则的组织状态。在美学中,平衡是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等量而不一定等形、等质、等价,对等而非排列上整齐划一的对称。造型艺术中,平衡是组成视觉形象的诸因素在组合中所需达到的一种美的分布关系。
  均衡是由对称变形演变过来的。对称的同形、同质、同量、同价可以造成绝对均衡感。但均衡感并非全然由对称分布产生。对称是一种物理性的等量排列。均衡则是一种心理性的体验。在摄影构图当中,均衡的画面不一定是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不一定是绝对的对等,而是被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平衡,是一种艺术平衡。当然均衡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在均衡感的构成中,有两个因素是重要的:重量和体积。 重量在同类物中,分别在于体积大小。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为重。而在非同类中,体积就不是决定重量的主要因素。决定均衡感的因素在欣赏中,除重量和体积两个因素外,还在于人的感知经验和心理体验。人们可以把重量感分成以下几种:
  1.人比物重;
  2.动物比植物重;
  3.动的物体比静的物体重;
  4.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重(背景为浅色时),浅色物体比深色物体重(背景为深色时)
  5.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重;
  6.颜色鲜艳的物体比颜色灰暗的物体重;
  7.距离近的东西比距离远的东西重;
  8.离支点或画面中心远的物体比距离近的物体重;
  9.画面当中,物体位于上部比位于下部显得较重;
  10.画面当中,右边位置比左边位置重。
  造型艺术中的均衡,给人以安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成为人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常用形式,均衡也成为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影视摄影构图中获得画面均衡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被摄对象位置安排:影视主体幅面位置安排自由度是最大的,主要视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而定。它既可能被安排在画面的几何中心,也可能被安排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位置,也可能被安排在画面的边角位置,在不同的位置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主体位置确定之后,根据主体位置再相应处理陪体、前景、背景等其他被摄对象的位置,最终求得画面的均衡。
  2.视线方向、线条走向、运动方向:影视中的人物不可能全然僵死不动,视线方向更不可能不发生变化,视线的左右上下向度变化,也是影响画面均衡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视线向空白较大的方向投去,画面容易显得均衡,视线向画面空白较小的方向看去,则画面肯定显得失重,失去均衡感,所以,在影视摄影构图中,视线方向对画面均衡与否影响很大,有时会有“一瞥重千斤”的效果。同样道理,线条走向、运动指向也会对人的视觉心理造成影响,一般来说,其指向方会给人以较重的量感,在摄影构图中,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对画面均衡感的影响。
  3.光影配置: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没有光就没有影,没有影也就没有较强的光的感觉,在摄影构图当中,尽管阴影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但是它却有实际存在的形象,在对视觉的影响上,阴影的作用并不比实体的作用差,在画面中它同样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面积、具有一定的量感,它的位置、大小处理对画面均衡有着很大影响。
  4.前景运用:前景作用很多,在静态构图中,调整画面平衡,只要配置得当,它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体被安排在幅面的一边或一角,可用适当的前景来达到均衡。
  5.色彩、影调运用:利用色彩搭配、影调调整可以起到均衡画面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轻重、大小感觉,明暗不同的事物也会给人带来轻重不同的感觉,将事物的色彩、明暗与事物的位置、大小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形成画面的均衡感。
  6.声音运用:声音与画面在现代电影和电视中可以有各种配合关系,而在达到构图均衡感方面,声音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声音虽然不实地占有空间位置,但它在某一空间发出,就会给那一空间增加分量,这可能是使人联想到声源的缘故。想象的实体存在,虽然并无具体视像出现,由于联觉作用,空间就被填塞了。
  7.剪接作用:在一个镜头画面中,主体空间安排或空间运动造成画面失去平衡,造成失重感,但不在这个镜头画面中进行调整,而是在下一个镜头画面中通过位置、运动等元素的安排进行调整,通过镜头剪接、通过观众的视觉连续性,求得最终观众视觉感知、视觉心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