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孙曾田

  孙曾田,男,出生于1958年5月5日。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摄影专业。任中央电视台摄影、导演至今,创作电视节目近百部(集)。现为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纪录片学会理事、国际纪录片协会会员、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
   到目前为止,孙曾田最著名的作品是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和《神鹿呀,我们的神鹿》。

  《最后的山神》是第二次获得亚广联大奖的中国纪录片,记录的是大兴安岭鄂伦春族一户人家的生活。他们用桦树皮做船、打猎、敬山神,完全是处在现代社会最边缘的人居状态,捕捉的完全是即将消亡的一种原始文化。片中的孟金福是鄂伦春族最后的萨满,每年去森林中打猎、祈祷、敬山神。他说, “ 山上舒服,在家里不行,三天两头就感冒,在外头不感冒。 ”可他也认为在家里(指定居点)也不错。他的孩子可不会选择山林作为一生的归宿。其侄女幻想成为电视人,可是她准备拍摄的还是山林、动物。
     在亚广联大赛中,国际评委给予此片很高的评价:“评 委会高度赞赏《最后的山神》自始至终地表现了一个游猎民族的内心世界,这个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更迭而改变着,本节目选取这个常见的主题描绘了新的生活, 自始至终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游猎民族的内心世界 ” ,从评委们的话中可以看出这部纪录片的价值,它站在人类的高度关注了一个民族生存状态以及命运。

   《神鹿呀,我们的神鹿》以主人公第一人称讲述了鄂温克族从原始森林到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变迁。沿着鄂温克族女画家柳芭从北京回归大兴安岭森林的线索,记录了她和她的民族在现代生活里的困惑与孤独,探讨了民族生存之路的选择。

    《神鹿呀,我们的神鹿》一片中的主人公柳芭属于饲养驯鹿的鄂温克族。她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出版社,由于始终觉得自己无法融入汉文化的氛围,她又返回了祖居地 ── 大兴安岭的最后一块原始森林。森林、驯鹿、姥姥、妈妈、画家柳芭组成的一个童话般美丽的世界后面却隐藏着传统文化时的无奈和挥之不去的沉重。 14 年没有怀孕的神鹿最后却死于难产,同时有孕在身的柳芭也在痛苦中生下了一个女孩。孙曾田从文化的角度解释了柳芭和神鹿的命运悲剧:   “ 我的片中人,她的命运不是个人的悲剧,是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悲剧。她这个人本来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圈,进入城市后又进入了汉民族文化圈,文化不同造成一种灵魂失去家园的命运悲剧。整个人类文化都有这种征兆,所以也想通鄂温克的小文化来放大问题。神鹿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一个象征,神鹿最后死了,象征文化的没落。 ”

    《神鹿呀,我们的神鹿》素朴浑厚,大气天成,笼罩着浓郁的诗意。
   孙曾田主要作品:
      1989年《河殇》6集系列片,任摄影;
      1990年《让我们走到一起来》专题片,任导演 ,获广电部专题片二等奖;
      1991年《生命的风景──吴冠中传》传记片,任导演、摄影 ;
      1993年《最后的山神》纪录片,任导演、摄影 ;
      获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ABU)大奖;
      1995年 获第九届“帕尔努”影视人类学电影节特别奖;
      1998年 参展意大利“波波利影视节”;
      1995年《黄河一日》30集系列纪录片,任总导演,获中国纪录片学术三等奖
      1997年《神鹿呀,我们的神鹿》电影纪录片,任导演、摄影 ;
      1997年 获十一届“帕尔努”传记片电影节评委会奖;
      1998年 获德国柏林人类学电影节评委会奖;
      1998年 获第七届上海国际电视节评委会特别奖;
      1998年 获国际纪录片协会“劳伦斯”提名奖;
      1998年 获中国纪录片学会长片一等奖;
      1998年 参展(芬兰)北欧人类学电影节;德国哥廷根电影节;法国人类学电影节;
   孙曾田主要作品:
        1998年《祖屋》,任导演 ;
        2001年 获第34届美国国际影视界“荧屏奖”二等奖
        2000年《家住荷花淀》纪录片,任导演、摄影 ;
        2001年《点击黄河》大型文化系列片,任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