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揽胜》是郎静山先生的得意之作。此照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运用国画山水的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上,从画面最右边的凉亭老翁远眺层峦云雾,到近景的奇石丛树,左边的孤舟,远处的村落及湖边倒影,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景像,就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与世无争。此幅大师一生最后遗作及集锦摄影精华的完结篇,甚具历史与摄影艺术史上双重意义。
郎静山一生有不少创举,譬如他于民国三十七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摄影学会”,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社团,并且他也是国人中第一位摄影作品得以在国际性展览中出现的人等等,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当然,还是“集锦摄影法”,这是他在四十七岁那年所创造的。
郎静山认为,所谓艺术摄影必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而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所以二者间道理相同,只是运用之法各有殊异。
其实西方在1920年代就已有人使用“暗房叠放技术”,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法”之所以显得别具风格,主要应是他本身本来就具备了深厚的国画造诣与修养,并将国画中的画理与摄影技巧融合为一。
郎静山曾表示,中国画里所谓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集锦摄影的创作步骤非常复杂,包括了收集素材、排比图片、规画草图、接合底片等好几道过程,郎静山曾一再强调,“每一帧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窒闷黑暗的冲映室中的心血结晶。”长期的坚持,也终于为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法”赢得了“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赞誉。 |